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妍
[导读] 摘要: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国内机动车拥有量持续上升,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造成大气污染情况加重,有必要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
        昌吉州环境污染监控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国内机动车拥有量持续上升,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造成大气污染情况加重,有必要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有鉴于此,文中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着手点,分析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由机动车引发的尾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生活便捷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受到了影响,这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保持现有生活便捷度的同时,加之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机动车保有量还会持续增加,如何处理好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这是当前社会的一大研究热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在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更多,也是人口高度聚集地,对成千上万的人身体健康有着直接、广泛的影响,事关重大。
        1、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
        机动车尾气对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活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机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味道的气体,不仅使人闻起来不舒服,而且当它达到一定浓度时还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当“酸雨”过多时极有可能造成人类及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和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的生长,最终还是会反作用于人类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不良影响。
        机动车尾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是现代城市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光及其产生的热能,而阻止能量反射,从而实现保温、升温的作用。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是地球能够适宜人类居住的基本条件之一,但过多的二氧化碳则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加速升温、过热,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现象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十分严峻的问题。
        机动车尾气中其他有机化学气体和悬浮颗粒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机动车尾气中还含有一些强致癌物,容易使接触到的人患上肺癌,以及其他如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一些悬浮颗粒物还可能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不可逆的危害。总而言之,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且影响是多方位、不可逆的。机动车尾气不仅影响着人体健康,对植物也有着毒害作用。机动车尾气中的过氧乙酯基硝酸酯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枯斑和病斑,影响植物开花结果,甚至导致植物基因病变,一些农作物被人类当做食物食用后,也会反作用于人体。
        2、机动车尾气污染及检测技术
        2.1 实验室地盘测试法
        实验室进行的车载尾气测试法就是用测功机,在模拟车辆行驶的过程之中,测得其最准确的气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这种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但是其主要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只能在模拟工况下实施检测,不能准确地反映车辆在道路上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因此国家对于这种检测技术的实施条件做了规定,将行驶的固定工况作为检测标准,便于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检测到最为真实的数据,并能够形成车辆尾气检测体系。所以目前在全国执行了标准简易工况法,就可以在规定的车况下检测出较为客观的车辆尾气数据以供参考,实现对车辆尾气的检测。
        2.2 室外遥感检测技术
        机动车尾气的检测主要就是在室外进行操作,将遥感技术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检测相结合,形成一种先进的室外检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光线在不同气体含量的物质中,会发生折射衍射等一些光学现象,对这些进行紫外线光谱分析,就能得到气体中的各类物质含量。
        同时运用遥感检测技术进行收集数据并上传,遥感红外线分析器就通过对这些高速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汽车尾气中相应的气体含量进行评估,进而实现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作。在监测完成后,车辆识别系统也会对各个机动车的车牌号进行记录,上传到系统中,以便于相关部门以及汽车生产行业对其车辆进行管理和改善。


        2.3 车载式尾气检测技术
        21 世纪以来,一种更为方便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是利用便携式的车载尾气检测设备,实现对机动车实时的尾气质量和行驶参数的测量监控。既能实现模拟路况下的机动车尾气数据监测,也能在各种路况之中,不同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相应地对实时尾气质量进行测量。可以保证检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经济高效。目前浙江许多地市已配备了移动式遥感监测车辆。
        3、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中国目前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该法律是站在更高层面,对各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规范行为作用,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实际情况也各有千秋,各地区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排放标准,只有明确排放标准才能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生产出低排量的机动车。
        明确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建立和健全监管协调机制,只有各司其职并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够做好监管工作,不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建立与时俱进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严格推行一车一卡记录制度,对机动车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加强对超标排放车辆的处罚力度,确保机动车排放污染符合排放标准的规定。
        我国在 21 世纪以来就对车辆尾气的排放标准进行了规定,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不能做到对各个车辆进行实时监管,就会出现一些制度上的纰漏,让一些监管部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个别车主也钻了空子。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就应当加强各类环保制度的建设工作,如机动车检测与维修(I/M)制度等,完善相应的环保监管体系,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做以更为详细的规定,严禁未能通过机动车检测的车辆上路。
        3.2 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应贯穿于生产、销售、检测、维修全过程,那么在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年检、路检、抽检等方式来强化对机动车的监管。强化检查就需要建立适合各地区的、明确的排放标准,建立环保标准分类管理,对超标机动车实行逐步淘汰制度,同时对高排放机动车分区、分时限行,以保证空气质量。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非法燃油生产者,这些商家生产的劣质燃油流入市场就会造成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加剧,甚至一部分车辆还会由于油品质量不好伤害车辆本身系统,十分危险。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这些企业生产的监管,加大油品的生产审核力度,确保各类油品的生产质量。
        3.3 提高机动车检查标准
        机动车生产控制目前是由国家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在统计监管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适当放权,由各省市、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管控机动车生产,然后国家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省市、地区进行抽检,强化地方环保部门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源头管控能力。
        由于部分车主对于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需要在政策以及技术宣传上加大力度,给市民进行科普教育,发放宣传手册等,在一些地方播放汽车尾气相关的环保教育视频,让市民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改变其出行方式,进而改善汽车尾气排放的现状。
        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机动车尾气治理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加强汽车尾气的检测,从制度和管理上改善污染问题。但也同时需要多方面进行努力改变现今的汽车污染现状,构建相对较为环保的交通出行体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玉芳.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2):39+42.
        [2]罗佳.浅析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措施[J].节能与环保,2018(12):54-55.
        [3]游大龙,胡涛,郑芳,马哲河,罗李.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01):102-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