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彪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在生产生活中对房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是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房屋建成质量。在实际工程中,针对不同的土质需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技术,从而保障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提高施工质量及建筑的实用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地基处理以及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基处理;结构设计
引言
天然地基如果不经过处理,将不能够满足拟建建筑物按照设定的建筑高度及承载力要求,因而需要对地基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使其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地基处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整栋建筑的质量,而地基处理的费用一般较高,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之上尽可能降低成本一直是建筑设计人员的研究重点。
1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
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各类建筑技术层出不穷,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而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合理运用建筑技术也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先决条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只有全面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保障建筑的可靠性。然而,随着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设计人员所要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为此,设计人员应不断完善结构设计方案,有效弥补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建筑施工中常用地基处理技术
2.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主要作用是能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传力作用减少垫层下面的土体承受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基基础发生位移。施工人员可通过将基底以下所存在的湿陷性土层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挖除,然后再利用灰土或者素土等开展分层回填夯实作业,从而增强地基强度。
2.2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
在实际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地基情况选择桩型,提前落实试桩工作,合理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搅拌机参数,有序落实施工工作。在水泥搅拌桩设备开钻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及时清理施工管道,避免发生堵塞问题。在下钻阶段要避免发生管内带浆问题,合理配置参数之后,控制喷浆量在1/2以内,保障石灰试浆的稳固性。在软土石灰搅拌桩施工中,需要控制水泥浆的配比,合理掺和水泥和石灰,在下钻阶段避免发生管内带浆问题,确定参数配比之后,控制喷浆量在1/2范围内,提升深层水泥搅拌桩的稳固性。
2.3桩基法
桩基法是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较常用的一种技术类型,对于地基深度较大、要求承载力较高的工程条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法。其是由承台和桩体共同构成的,上部结构所施加的荷载会经过桩体的受力传递到桩体周围的土壤或者桩端岩层中。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地基基础设计非常关键,地基的设计、基础的选型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就要求在地基基础设计时,除了仔细研究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外,还应去工程项目的建设场地,仔细考察项目建设场地的地质及周边环境,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由于我国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等力学性能比较特殊的地基,选用土的地基承载力、基础埋深、地基处理及相应地基上的基础选型除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来提高设计质量。
4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处理中,对各种技术的应用需注意相关事项,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具体有以下2个方面。(1)做好地质勘查作业,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开展地基施工处理作业之前,需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在本次工程中,通过调查勘测,发现其存在素填土、黄土、古土壤、粉质粘土、中砂等,以便于为后续地基处理技术提供依据。同时需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进行取样检测,为地基处理的实效性提供保障。(2)加强现场监督管理,保障地基处理技术开展具有规范性。由于地基处理技术在开展过程中相对比较复杂,涉及作业内容较多,若施工人员出现操作失误或疏漏、遗漏等,将会对整个地基处理工程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须加强现场监督管理,根据地基处理技术要求,以及工程总体施工设计方案等,对现场作业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地基处理技术的实施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保障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有效提高。
5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5.1严格遵循结构选型设计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般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如下原则,具体如下:其一,实际性原则,首先应基于当前的大数据总结当前工程实际情况,然后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来制定符合该工程的各项指标,以此从根本上保证整个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实际性;其二,安全与使用原则,这两项原则是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其三,个性化原则,应将整个建筑中的重点部分具有特别之处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好对重要环节的管控工作,以此从根本上保证该部分符合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中要求;其四,要基于最佳效益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多个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删减不必要的内容。
5.2合理设置嵌固端
对于没有地下室的普通建筑结构,其结构的嵌固端位置比较明确;对于带有地下室建筑结构,且地下室的结构刚度和受剪承载力相比上部楼层较大时,地下室顶板可作为嵌固端;对于带有地下室建筑结构,但地下室顶板由于开设地下中庭、开大洞、半地下等原因,不能满足嵌固要求时,此时的地下室顶板是不能作为嵌固端的,嵌固端位置可能下移;对于带底盘的地下室,上部结构地下室顶板与周边地下室顶板存在高差时,若该高差小于首层层高的1/3,且嵌固端满足刚度和承载力的要求时,嵌固端可取在地下室顶板处,但需采取加强措施;若该高差不小于首层层高的1/3时,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嵌固端,还需对高差位置处的梁或墙采取竖向加腋或斜撑等的处理措施。
5.3基于建筑功能的结构优化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优化中,根据当前工程项目的建设意图以及建设方要求进行细节部分的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优化,首先对延性设计环节给予一定重视,以此来将当前建筑结构的延性参数、指标等体现出来,基于延性冗余来进一步强化该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其次还要重视对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水平力,这部分也是结构功能优化的关键所在,将原本单一方向的荷载分解为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的受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结构水平方向的连续性。通过以上措施,来进一步强化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此更好地促使建筑适应其在未来使用中产生的各种影响。
结束语
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是其一项关键的技术性环节,其处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结合实际工程现状和条件,明确适合的地基处理技术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结构物情况,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以此充分提高建筑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其承载力能够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居舍,2020(36):28-29+34.
[2]鲍志双,罗淳,熊强,冉裕成.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分析[J].砖瓦,2020(12):179-180.
[3]高荣华,阮前垒.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11):152-153.
[4]刘键.建筑地基处理以及结构设计探讨[J].低碳世界,2020,10(09):66-67.
[5]寇艳鹏.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措施[J].居业,2017(0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