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维修技能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月6期   作者:胥栋
[导读] 该文结合新版《规范》和行业发展需求,针对机务维修技能实训课程存在的教学课时短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胥栋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

        摘要:该文结合新版《规范》和行业发展需求,针对机务维修技能实训课程存在的教学课时短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工程训练项目少等问题,提出了“在线教学+技能实训”混合教学模式和推动教学改革的措施,旨在培养大学生规章意识、创新意识、工程实现能力。
        关键词:机务维修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为保证民航业稳定发展,提高维修质量,202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新版《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规范》,新版《规范》中结合行业需求对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进行了优化,突出了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普适化,使执照培训既适应简单航空器无需区分专业的需要,也能为复杂航空器区分专业的人员资格授权打好基础。实训维修技能部分增加了航空器维修实践(M8模块)锤炼学生维修技能,以此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缩减毕业生到岗位的适应期。在民航强国战略下,为适应新版《规范》,满足新工科要求,切合《关于在民航院校中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通知》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机务维修技能实训当以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航空器维修实践为技能基础,以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民航精神和传统机务作风为思想核心,构建多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平台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规章意识、创新意识,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工程实现能力的国际化机务维修人才。
1机务维修技能实训简介
        机务维修技能实训课程是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机务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为培育知识-应用体系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走向航空公司和维修企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飞机系统相关维护、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和能够从事飞机部附件设计改装的创新型科研人才。机务维修技能实训既要合理利用现有学校退役飞机和公司在役飞机资源加强工程训练教学,又要打造创新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体系,培养具有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的综合性人才。
1.1课程改革背景
        1.民航科研机构创新型人才的匮乏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将民航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民航重点实验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非民航直属院校和教育机构培养民航专业人才,意图协调解决民航业发展中的创新人才紧缺问题。2017 年我国C919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民航研制能力和生产能力迈向新台阶,但在民航航空发动机核心机,新型复合材料制造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不足,同时现在我国绝大多数民机还是从国外引进,核心维修技术还是被国外掌握,我国众多相关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民航研究和制造发展的关键阶段,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
        2.民航维修行业成熟机务维修人才的匮乏
        据2019年中国商飞发布的《2019-2038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预测,到2038年末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9,205架。民航机务维修人才需求量在未来二十年内将剧增,但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入行要求高,机务维修人员的培养周期漫长,需要经过专业维修培训才能招聘进入公司,因此大多数从业人员都为民航直属院校毕业生,现有各民航直属院校毕业生数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需要。同时航空维修从业人员责任重,压力大,任务超标,待遇水平低,各航空公司及维修单位维修人才流失严重,民航机务维修人才流失以及优秀人才招收的滞后逐步成为制约航空公司和民航维修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型人才和成熟机务维修人才的匮乏其实质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我校作为民航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使命。经过多年发展,我校形成了以养成教学实训、147部技能培训、66部技能培训、在职岗位培训为主的成熟机务维修培训体系,但仍存在众多不足:第一,我校机务维修基本技能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基地停放多类型退役教练机及民航退役客机,仅部分用于教学和民航科普参观使用,资源无法全部有效利用,缺少机型课程开发经验。第二,机务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小,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学院整体学风较差。学生平时疏于学习,考前突击复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在开展机务维修实训时,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实训效果大打折扣。第三,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足。主要体现在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激励措施不完善、人才梯度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专业培训少,导致人才引进力度不足,博士、维修工程师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到机务维修实训部门。现有教师课程任务量重,科研教研时间不足,因此课程创新不足,工程训练项目较少,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与科研机构接触较少,没有了解行业前沿现有制造、设计、维修难题,未能将维修实践与行业问题结合。第五,校企合作较少,学校技能培训所用的飞机机型为旧机型,虽然与航空公司在役机型维修原理相似,但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从学校到公司适应岗位时间过长,增长了机务培养周期。
1.2课程现状
        机务维修实训为机务维修专业基础实践课程,面向大三、大四本科和大三专科学生,课时固定为180 ,以8人小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基本技能按机械、电子电气两类专业分别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工量具,按照工卡合理拆装飞机部附件,熟悉维修工作流程,避免学生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
表1 机务维修实训模块
模块划分    模块概述    模块性质
模块一    外场和车间的安全防护    通用模块
            维修手册及维修文件   
    常用工具与量具   
模块二    硬/软管路施工    机械(ME)模块
            钣金加工   
            紧固件拆装和保险   
    航空部附件拆装(机械)   
模块三    静电防护操作与典型航电设备检测方法    电子(AV)模块
    飞机线路标准施工   
    电路焊接   
    航空部附件拆装(电子)   
        其中,通用模块各民航维修专业都必须学习,机械模块属于飞行器制造工程和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学习,电子模块属于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
2机务维修技能实训教学课程建设
        实训教学过程是巩固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工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维修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当代民航精神,提高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系统能力这四个层面的能力,是本门课程改革的关键。
2.1 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在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系统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线上教学模式具有不受教学时间、地域、设备限制,集合优质教学资源,延展学生学习时间,拓展学生学习知识面的优势。建设机务维修技能实训课程线上教学平台,既能解决学生由于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训教学课堂的完全分离带来的理论无法联系实践的问题,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兴趣自主学习。应用“在线教学+技能实训”的教学模式,既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使技能训练中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障。
         “在线教学+技能实训”是线上加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线教学环节分为课前预知、思政案例和排故案例三个部分,课前预知是帮助学生温习实训课程相关理论知识。思政案例对应各个实训项目内容,将安全规范,当代民航精神、四个意识五个到位、32字机务维修作风、三老四严、诚信意识、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同时配合线上提问加强教学效果。排故案例综合各个实训项目内容,分为基础和强化模块,线上学习完成后,结合虚拟维修场景,复现排故流程。
        技能实训环节分为基本技能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和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各环节融入思政案例教学,注重提高人才队伍的思想素质。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以维修基本技能为基础,新增航空维修实践和航空维修排故,紧密连接工作实际,同时在项目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工具“三清点”、“看一项、做一项、签一项”等原则,落实机务安全规范要求。综合实训平台主要是与各航空公司和航空维修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各公司典型维修排故案例、维修管理理念的内容用于教学,同时聘请公司维修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定时指导学生,利用退役飞机进行工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维修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训练平台作为选修课教学平台,以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为核心,协同各科研机构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创新工作坊,建设飞机部附件设计改装和大数据挖掘实训等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2教学改革推动策略
1.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应用型+创新型”双面教学体系,试行双维度教学
        民航直属院校是民航维修行业培养机务维修人才的标杆,是业内机务维修实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要求,职业要求为课程教学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零跨度。
        在综合训练课程和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中分别与各航空公司和科研型民航单位开展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和工程人才。在实际实训中,将学生分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以成果为导向,分类教学,对应机务维修和科研岗位。
2.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加深课程改革创新,必须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民航院校首先要完善维修实训岗教师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激励措施、健全人才梯度管理制度。比如对于引进的高学历博士给予适量政策倾斜,提高科研启动资金、教研改革资金,任务完成奖励金等;对于引进的维修工程师给予相应职称与待遇。同时减轻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教学任务,使其有精力有动力深化实训维修课程改革,搭建创新创业、科研平台。其次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管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培训力度,安排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航空公司工程维修部门、飞机制造单位、飞机设计单位锻炼学习,使老师了解行业新机型新技术,为教学提供新手段、新方法,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结语
        近年来民航业的大力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机务维修技能实训课程是高校毕业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素质。机务维修实训通过“在线教学+技能实训”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教学课时短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理论联系实践等问题,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奠定基础。校企合作的开展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能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但敏, 周毛, 马骏飞,等. 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00(023):29-31.
[2]边胜琴,王建萍,崔晓龙,刘羽飞,郑榕,张磊.“在线教学+项目实训”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3):20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