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武胜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山东省 274512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农业作为产业基础,应该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实现现代化发展。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的应用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然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控,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强化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在市场化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保障农业经济长效发展,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时俱进,将信息化引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提高农业经济的管控效果,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均衡,达到最佳化效果。
一、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农业教育、农业科技的信息化。人才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人才的培育,全面推动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建设,使教育发展具有专业化、开放化特点,培育高技能、高素养农业优秀人才,将现代化技术、理论知识引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第二,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农业产生要素主要以水、土地、空气、营养等为主,生产要素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控生产要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各项作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出行之有效的决策与建议,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应用进展缓慢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其中要投入相对应的资金,人力,物力等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应用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同时涉及众多环节和相关专业,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某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环节往往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资金、设施等投入力度不足,甚至把资金挪为他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严重限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进程。
2.农资市场的影响
由于农资市场品种多样,通常情况下相对集中,例如农业局周围、各大城区等,但是在乡镇农资市场较为分散。针对乡镇农产品输出面临着一定不变,农户无法实时了解农产品价格动态,如若出现售卖事故,农户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农资市场自身具有无法预测性、稳定性弱的特点,农资市场来源渠道十分多样,不仅含有西方资源,例如进口肥料、植物品种等,还包括地方范围通用的资源。基于此,部分资源有着地域性、实效性的特点,农户在采购资源或者出售时,未能关注其物种的实用性,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农资市场容易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受国家政策、自然气候等影响,农户因信息技术掌握不足,未能了解其变动信息,容易在资源购进时存在许多隐患。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信息化建设基础不稳,促使相关要素未能被农户及时了解,限制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并没有充分融合相关方面的信息资源
当前,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高度重视,并针对各个地区和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相对应的要求。然而某些地区对于国家的要求往往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并没有针对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各类网站信息比较匮乏,更新速度比较慢,数据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接,对于农产品种植和发展方向没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由此导致信息化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三、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将信息化技术和传统媒体有效结合起来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新媒体,但很多农业生产主体会对这些新媒体产生排斥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工作。与计算机相比,广大农民群众更加青睐于电视、广播以及手机。因此信息化服务要以这些设备为基础开展信息传输,普及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当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分析存储功能,把所有的农业数据进行汇总,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强化信息化服务建设水平
服务是行业发展根本。集结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在政府的帮扶下,构建农业信息互动平台,以官方网站、实际服务中心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统一建设与管控。农业信息收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筛选、处理、加工、整合等方式,使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符合农户价值观念,同时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对农业采集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另外,要根据南京市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例如,通过与当地网络通信经营方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减少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效果,扩宽农业信息化建设路径,使农户与农业单位享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3.进一步有效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要想充分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还要引进和培养更为优质的信息化人才,确保相关人才既懂得农业经营管理,同时又有效掌握信息化应用和建设技术,以此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与此同时,要针对农民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显著培养,着重加强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其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农业生产专业信息技能培训平台和网上远程教育模式,构建有关职能机构对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管制度。另外,由政府引导,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信息化专家队伍,确保农业生产和信息化技术有效融合,发挥合力,充分体现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深远作用,以此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充分实现信息化、现代化,使农业经济实现良好的发展。
4.建立特色的信息示范基地
对于大部分农业生产主体而言,信息化建设只存在于概念和想象中。因此要想进一步落实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现代化发展,还需要为农业主体建立一个信息化示范基地,让各个主体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建立针对性强的农业信息示范基地,从而对农民群众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农业方面的政策补贴,多开展一些惠民的农业项目,引导更多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基本的保证,针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势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经营。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有针对性的探索和改进,充分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信息化应用策略,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乔晓霞.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X):50.
[2]方文.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4):167.
[3]张建青.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19):119-120.
[4]秦美霞.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