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 吴虹蝠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吴虹蝠
[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且各个地理位置的地址条件极为复杂,所以要对岩土进行有效的勘察是一项非常必要且艰难的工作,若勘察过程中出现一丁点的错误就会后续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且各个地理位置的地址条件极为复杂,所以要对岩土进行有效的勘察是一项非常必要且艰难的工作,若勘察过程中出现一丁点的错误就会后续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为在工程中严格考虑一系列由于地基因素带来的影响提供了信息支撑,更将有助于提升整体工程的稳定性,做到效果的最优化和风险的最低化,真正打造保质保量的“安心工程”。基于此,文章针对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城市建筑工程发展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行业近几十年发展势头迅猛,建筑工程种类不断增加,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现代人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更加关注,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且现实中的地基条件变化万千,错综复杂,这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灵活考虑,开展建筑施工时,不断发挥当代科技优势,对所开展工程做出更精确到位的技术分析判断。高楼大厦在城市中早已不再稀奇,但不能只观察建筑物表面,更应意识到地面之下,强大地基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岩土勘察工作内容
        岩土勘察工作,总结以下4个部分内容。(1)地质勘察工作。这一工作如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探路兵”,这一步踏不稳,地基开挖时也会障碍重重,因为这一步为地基开挖提供必要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情况等重要信息。(2)调查岩土的性质。建筑物设计的高度、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岩土的性质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岩土勘察工作中进行的岩土性质确定工作,其严谨程度具有较高要求。(3)划分岩土界限。岩土环境错综复杂,虽然不同岩层在分布时有一定规律可循,但是在其自然演化过程中往往受到多种特殊情况的影响,变化多端。另外,岩土本身种类繁多,其种类又作用于岩土的具体参数,划分岩土界限工作,具体来说包括判断出不利地质的界面、强调突出软弱结构面等,意义深远。(4)技术交流分析和意见互换。勘探人员应该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使测量结果经得起理论技术标准和时间的考验。针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还应进行及时的总结整理分类工作,与其他技术人员交流意见,完善方案,减少失误。(5)报告的撰写。在进行一系列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整理和意见交流后,最后是以报告的形式对成果进行反馈,即对勘探工作结果的验收。
        二、城市中地质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1. 自身因素
        ①地形地质。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岩土体空洞分布形态、埋藏位置等各项信息内容变化大等问题,因此难以完成对地质岩土工程情况的精准勘察。②岩土物理性状参数。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性质特殊或难以获取到原状的岩土,例如残积土、强风化岩石,即使在实验室也无法完成对原始参数的确定,这对勘察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2. 外界因素
        ①技术人员自身素质。部分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导致最终的勘察结果可信度偏低,在勘察作业开展期间,采集作业只在室外进行,不够重视室内试验检查工作。勘察中应用的设备和技术落后、系统化程度偏低,均会对勘察结果造成不良影响。②行业规范。部分勘察单位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追求利益,经常会超资质承包业务,在勘察中对作业成本进行压缩,一味减少野外勘察、测试和试验等工作。在勘察中,伪造原始资料,影响勘察数据结果精准性,难以准确反映岩土的性质。此外,在地质岩土勘察作业开展中,勘察部门和设计行业交流不到位,导致勘察作业出现脱机现象。
        三、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1. 强夯处理技术
        在进行地基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强夯技术之中,应运用专业的强夯机,将重锤提升,再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完成地基处理的夯实工作。强夯技术的应用,不但具有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优势,还不会因为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带去影响。该技术方式适合软土地基,通过夯点放线就可以完成相关坑位的复核工作,这样在每一次重重桩基之后,都可以对其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工作,为后续同类地质条件的建筑工程带去参考。

有关重击的整体内容需要根据当地土质条件进行确认,若需要加固土层,就要增加强夯的距离,这样才能兼顾建筑工程的质量。
        2.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是指工程专业人员在相关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对实地地质情况进行考察记录,按照合适的比例将结果反馈绘制在地形图上的过程,地形图上,应包含地层、地貌、地形、岩性构造等一系列后期工程实施需要利用的信息。另外,还应通过观察地质图纸,结合工程实际建设需求,对无法直接展示的地底状况作出合理推测,摸清地表一些显性现象的发生规律,从而有助于高效解决场地位置的选择问题。工程测绘内容涉及范围宽泛,得到的各种信息数据全面到位,实用性强,在工程开展前对工程进行的可行性评估阶段和工程的初期设计阶段发挥着巨大的价值,还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对工程场地的大致印象。
        3. 换填法
        在城市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如果工程必须建设在湿陷性黄土、沼泽区域等条件较差的地区时,若只采用普通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难以提高地基质量,地基也难以满足承载力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对原地基土层进行换填处理,这也就是地基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换填法。通过应用换填法,将地基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土质挖出,然后采用承载力良好的土质材料回填,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用换填法,可以使经过处理的地基的整体承载强度和密实程度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日后建筑工程建设提供支持,确保工程竣工的整体安全性可以得到提升。
        四、提高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1. 重视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的应用
        针对岩土勘察监理机制的应用问题上,为了更好的满足行业发展,就需要对各项建筑勘察质量进行把控,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勘察监理机制,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外,还可以有效提升勘察工作质量,严格把控工作流程的处理事项,避免在勘察过程中发生突发性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这样才能做好每一步的生产建筑与规划要求,确保施工工程不会出现误差,影响工程的发展与推进
        2. 加强岩土勘察工作的专业技术应用标准化
        有关岩土勘察工作人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前瞻意识,对市场中各种技术应用手段都要涉猎,这样才能在后续工作中,将所学知识与前瞻的思维相结合,改进现阶段的工作开展问题。同时,有关建筑企业也应适当给予基层员工进行培养指导,帮助员工提升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以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可以遵守相关规定,规范自身的工作内容,进一步推进岩土勘察工作质量。
        3. 实现勘察和设计整体性和统一性
        地质岩土勘察与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实现一体化,不仅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能源应用情况造成影响。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工作人员在施工期间人为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各种风险。
        结束语
        地质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技术会对城市建筑工程建设进度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决定建筑工程的寿命和质量。应坚持严把质量,严守标准,严格监控,配合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从而,运用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施工,才能改善现有地基的性能,提升地基承载能力与稳定能力,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田玉光.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的处理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6):133.
        [2]邓衍成.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6):182,187.
        [3]邓衍成.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6):182+187.
        [4]闫斌.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8,4(5):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