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苏海安 226600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迅速发展,促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高效率、低成本、生态环保等优势,是建筑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技术支撑之一。但是,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构件生产、装配施工等环节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进行逐步改进。
关键词: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引言
建筑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获得了进一步创新,当前建筑以装配式为主。这种类型的建筑能大大简化施工现场的作业工序,使施工效率获得质的飞跃。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相比过去的建筑形式更加绿色环保。然而,在国内这种方式的建筑发展时间不长,各方面技术不够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所以,必须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通过科学的手段提升施工质量。近年来,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地使用装配式建筑,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方便和可操作,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建筑物会直接影响人们是否有良好的居住经验,因此,如果广泛使用装配式建筑,则应特别注意建筑质量,以有效地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装配式建筑特征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指现场用预制零件组装而成的建筑物。具体而言,建筑的每个组件都根据建筑项目设计在工厂中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预制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由于构成建筑物结构的几乎所有组件都是在预制工厂中组装的,因此,建筑物受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这有助于控制建筑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和管理,并确保满足建筑计划。其次,装配式建筑物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信息管理,具有更高的组成标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综合成本效益,从而促进了现代建筑物的高标准和标准化设计。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几乎没有环境污染。装配式建筑需要更多的现场组装操作和更少的现场铸造操作,从而实现建筑和装饰的集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有太多的建筑废料,并且会降低建筑设备的噪音水平。因此,它是一种满足绿色建筑、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另外,装配式建筑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的复杂性,人力资源投资也相对减少。高建设效率有助于成本控制和建设项目管理。尽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前期的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是重要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存在预制外挂墙板接缝处漏水、非组合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开裂、预制构件中的门窗框渗漏或热桥等缺陷;在结构设计阶段,存在预制墙(柱)和预制梁(板)接缝处裂缝过大、预制构件节点处纵向钢筋连接方式不当、现浇墙段内振捣棒插入困难等问题;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存在构件表面出现漏筋、空洞、缺棱掉角、预埋部件位置不准、尺寸位移偏差等问题。
2.2材料工艺问题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而部分生产厂家对工程材料的选择、现场管理存在漏洞,导致用于制造构件的材料质量无法达到要求。从工艺角度来讲,没有采用可靠的制造工艺,导致构件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在构件制造的混凝土浇筑环节,模板松动、浇筑振捣不均匀都会导致构件质量受到影响;现场工艺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浇筑构件时,各类杂质混入材料,严重影响生产质量。另外,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环节,需要在构件上预留一些孔洞、钢筋,用作后续装配及水电水工,但是由于现场质量管控不到位,导致预留位置相对设计图纸存在偏差,给后续的装配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2.3吊装工序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施工环节,不同构件的装配顺序、流程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对设计图纸研究不到位,导致装配顺序存在问题,影响装配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十分重要的构件吊装环节,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处理好现场吊装设备、人员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好工作安排和现场协调,因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现场测量放线存在偏差、吊装高度及位置不符合要求、临时支护不到位等,这会直接影响装配质量,同时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
3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常用技术措施
3.1做好技术交底和沟通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工程设计、构件制造、现场装配是3个关键环节,而环节之间相关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尤为重要。在预制构件生产之前,生产制造单位和设计单位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全面沟通,明确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生产制造单位要为构件的制造配置相应的生产流水线,制定标准化生产管理机制,确保构件制造的材料、工艺符合要求。在现场装配施工之前,工程设计、构件制造和装配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交底,对设计图纸、构件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装配要求。同时,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明确各类干扰因素,做好相应的统筹安排,并做好现场机械设备、构件堆放管理的区域划分。
3.2构配件等材料供应控制措施
(1)就构配件材料而言,作为施工单位虽不能控制其生产过程,但是可以控制构配件出厂后的质量。构配件进场后,施工单位应该借助多种技术方法对其开展检验活动,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因素必须坚决退换。(2)施工单位和供应材料的单位应签订合同,并明确构配件存在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3)运输时,要保障运输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以免运输时损坏构配件。(4)构配件运达目的地后的养护也至关重要,如果在养护、使用环节出现损坏的情况,这一责任需要由施工单位承担。
3.3吊装、搬运和固定预制件
吊装、搬运和固定预制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将极大地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公司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在预制构件的吊装过程中,应沿装配式建筑的外壁逆时针将其提升到适当的位置。设置参考线匹配后,使用柔性材料和微膨胀灌浆填充组件之间的水平和垂直间隙。提起并固定两块墙板后,应使用海绵胶带将两块墙板之间的垂直接缝封闭,然后,使用微膨胀水泥进行渗漏和抹平。其次,在定位时,需要使用待安装墙板的安装螺栓和下墙板的定位图。此外,使用精确的水准仪测量组件的高度,并使用对角线调整组件的垂直度。另外,在提起预制构件后,必须及时连接它们,以使不同的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结语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在多个地区得到了应用。考虑到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在构件制造、现场装配施工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装配施工质量。相关单位应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要点,做好设计、构件制造、装配施工环节中各个单位之间的技术交底和沟通协作,做好生产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全面提高施工质量,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赵超,杨洋洋.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7):110-111.
[2]李凌.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与监理对策[J].福建建材,2020(1):114-115.
[3]刘晨曦.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0):49-50.
[4]李毅拓,陈灿.对装配式建筑建设特点的若干思考:基于成都某工业化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J].建设监理,2019(1):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