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刘亚玲
[导读] 摘要: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疆昌吉州水利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新疆  831100
        摘要: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工程质量问题是制约我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途径
        在近年中,国内的基础建设发展良好,水利工程的开展也较为顺利,水利工程的数量逐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将水利质量监管做好,才能实现对水利质量的最大程度保障,使其在投入生产时,能具备较高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同最大化。而在水利质量监管中,所牵涉的责任方较多,因此便应在掌握现有水利质量监管问题的前提下,探究提高管理效果的完善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面积大、范围广,需要在管理中考虑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地形特点等因素对工程本身的影响。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因此,管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同时,水利工程行业技术标准多、工程规范性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是实施有效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提。如此,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1观念认识有偏差
        相关管理人员存在思想认识误区,重视工程建设本身,而忽视工程管理。未将质量监管置于工程的核心地位,片面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但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欲速则不达”的情形并不鲜见。
        1.2安全意识有欠缺
        相比较而言,水利施工行业技术标准相对完善,故应在施工管理中有效监督落实。而现实中存在为追赶施工进度而擅越“雷池”的现象,违章操作、超负荷作业情形时有发生。
        1.3监理工作有疏漏
        主要表现为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阶段,监督工作责任仍需进一步压紧压实,监理不严,则质量监管保障体系就难以建立。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度执行力、监理规范化、责任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1.4管理体系有瑕疵
        管理中经验主义色彩较为浓重,相关管理工作缺少计划性,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任务安排、责任落实上,没有将质量监管与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机融合,欠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1.5管理水平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专业性强,现该领域人才匮乏,且相关管理人员往往身兼多职,存在一人同时多头管理情况。导致管理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了解不及时、掌握不牢靠。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途径
        2.1完善质量监督法规机制
        为保证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管理体系,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时加快管理监督法规制度的建设,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结构的法律地位。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状况监督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制度,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应覆盖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制等系统内容。此外,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制度或实行有效的法律制度,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为解决法律法规现阶段不够完善的问题,质量监督内容在相关管理条例中较少涉及,由此导致工程建设时相对滞后。因此,为确保各部门职责的贯彻落实要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制和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制,强化法规执法力度并形成有效的责任制度。在质量监督方面法规制度应涉及所有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明确各方责任、制度条款清晰,为实行科学、高效、客观的高质量监督提供可靠依据。


        2.2制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被监督者-监督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迫切需要得到明确,从而更好的实施监督工作。为了形成更加有效、规范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也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改变传统的质量监督方式、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地位以及推行集体监督责任制等,最大限度的保证质量监督公平性,从根本上解决监督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
        通过形成严格的质量监控系统,以相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为依据严格监督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各项工艺流程与施工方法的安全可靠,对于施工过程出现失控的环节,质量监督人员要全面分析检查失控环节的各个方面,为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质量监督过程中至少配备两名以上具有相应监督资格的人员,这也可发挥一定的相互监督作用,以确保质量监督的准确性与公平性,不同人员共同签字后各个级别的监督文件方可产生效应。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由具有授权的监督部门或政府处罚,从而实现对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和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
        2.3加强对水利质量监督的认识
        实践由意识进行指导,要保障水利质量监管的顺利进行,便应将投资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意识、管理认识提高,使其了解到工程监理、水利质监的区别和关系,组织各方加强学习,做好内部的有关宣传工作,最终将质监重要性植入每一位工作者的意识内,完成对实践工作的有效指导。
        2.4明确监管机构性质划分职责
        在水利质量监管中,它是代表政府进行的工作,是延伸的政府职能,而质监工作存在的特殊性质,使其应存在一定权威性及强制性,因此应对水利质量监管机构具备的独立地位进行确定。在监管工作中,水利部门应对水利质量监管做好剥离,使其独立于水利建设管理,避免其中的互相兼职,以相互独立的模式,对不同职务进行划分,将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为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条件,保障政府有关政令的畅通,实现工作效能的提高。
        2.5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队伍
        合理搭配监督人员的专业和年龄结构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加强新老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以及对新监督人员的专业培养。通过完善监督人员的内部管理机制、定期培训监督管理人员和开展各种监督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切实提升监督人员专业技能,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且高素质的质量监督队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时让监督人员及时利用新理论、新技术,及时掌握各类监督法规与政策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6提高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和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真正提升质量监督工作效率和施工管理整体水平,就必须从现实出发提升创新力度。为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要树立创新意识制定完善的措施。例如,为解决监督管理时发现的问题或质量监督经费不足等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及时上报,通过对管理方法和规定流程的深入研究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3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整体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构建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借助管理学相关理论,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全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充分应用智能化、大数据手段,构建“制度+”“科技+”监管模式,就一定能够革陈除弊,充分发挥质量监管作用,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云霞.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思考[J].居舍,2019(6):148-149.
        [2] 康建海.探析新时期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3):260-261.
        [3]胡蓉.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7):274-275.
        [4]王艺然.完善水利质量监督管理的策略探讨[J].科学家,2016,4(11):52-52.
        [5]雍华.浅谈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7(32):7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