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创新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秉持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好高新科技产物,才能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新时期大展拳脚。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符合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促使建筑市场愈发趋于完善,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全面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探讨和研究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希望能够激发建筑企业创新意识,推动企业改革创新步伐,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工程管理理念和方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筑企业管理体制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管理效果,对于建筑工程进度、质量、成本产生直观影响。基于此,新时期必须大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机构,优化管理方式,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此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效力,抑制违法违规行为滋生,致力于为工程项目稳定有序开展并取得丰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1、推动企业改革进程
建筑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关乎企业命运的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模式创新,稳步开展生产活动,实施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的严格管控,全方位的监督施工流程,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减少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建筑施工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会大大降低,有利于维护建筑企业切身利益,保持建筑施工的连续性、安全性,在此情况下建筑企业的发展脚步将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健。
2、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城市化规模持续扩张,建筑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给建筑行业发展制造了有利契机。与此同时,市场资源面临着重新分配的局面,无疑给建筑企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竞争优势较大的企业才能稳定立足于市场之上,否则会遭到淘汰,沦为竞争对手的垫脚石。实施管理模式创新充分展现了建筑企业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决心,明显提高了企业执行力,企业决策将得到迅速落实,企业发展与时代社会发展会保持同等速率。
3、促进建筑市场完善
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地方政府往往会扶持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建筑企业很难与之相抗衡,拥有的市场资源极为有限,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原则,建筑行业发展受到了较大桎梏。市场经济模式下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规范各方主体单位行为,使其各司其职,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因一己之私危害国家和单位利益的行为随之减少,暗箱操作、灰色交易不复发生,有利于肃清建筑市场不良风气,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4、推广科学管理思想
自科学管理思想提出以来至今为止已有近70年,建筑工程中运用先进科学的设备和技术开展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对施工风险进行了有力的预防和控制,风险事故造成的影响及损失也被削减至最小程度,可见其应用价值不可小觑。新时期积极推广科学管理思想,实施管理模式创新,如运用BIM技术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科学布置施工现场,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和进度控制计划,这些工作全都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实现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降本增效目标更易于达成。
二、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1、管理观念创新
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首要前提就是积极摒弃陈旧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全体成员都要树立创新理念,将创新列为第一要务。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大创新投入,确保技术、设备、人才的引进有充足资金为支撑,利用各种培训教育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将创新理念渗透给员工,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创新中,主动出谋划策,为那些真正与企业一条心,且提出创新性、可行性发展思路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调动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企业,让员工知道自身专业素质能力与新时期建筑企业岗位需求的差距,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不甘落后,奋勇前进,完善知识技能体系,用创新思维解决实践问题,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拉近员工之间及员工与企业的距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助力建筑企业的腾飞。
2、管理机构创新
通过构建项目管理部门,委派专业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实施管理,协调好各专业工种施工,巧妙化解矛盾和冲突,使之利益达成一致,以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主体单位的互利共赢。组建管理人才队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聘请管理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加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队伍中,引起其他管理人员的危机感,营造良性竞争环境,促使新思路、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强化管理实效性。另一方面,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参考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要求及发展趋势,注重培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他们与岗位的匹配度,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果得到持续性的优化,各个施工环节处于严密监督之下,风险隐患均能得到一定防控。
3、管理体制创新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唯一性的特点,现有管理体制并不能够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指导、约束和激励作用,可能会造成管理职责的交叉和遗漏,因此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尤为关键。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规范各部门人员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除此之外,建筑企业需要建设法人财产制度,确定法人拥有界限清晰的财产,督促法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项目经理部恰恰是处于法人地位的,这会对其形成强力威慑,项目经理部能够在建筑市场中独立运营,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过多干预,是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项目经理部门不再是建筑企业的外派机构,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子公司,会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以获得更多效益。
4、管理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在多种因素影响之下出现进度延误、成本失控、质量安全事故等不良问题,施工作业人员直面风险,建筑企业蒙受损失不可计量。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单单依靠他们的力量不能实现对施工过程和施工现场的全面监管,任何一个细微差错都会加大事故发生几率,使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陷入灭顶之灾。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运用新型管理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主体单位随时随地交流提供便利,促进数据信息的高速传递,更为清晰准确的把握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根据反馈信息制定科学管理决策,优化资源配置,调控施工进度,排除工程隐患,及时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即可有力维护自身利益,降低运营风险,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要立足于管理观念、管理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四个层面,明确创新是时代社会发展及建筑市场完善的必然要求,能够促使建筑企业保有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获得可观效益。应该积极利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稳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苏阳.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房地产世界.2020(16)
[2]曹军.解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J].中华建设.2020(12)
[3]程军生,张松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