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王凯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等材料和水进行合理配合,并添加一定的外加剂进行搅拌而成的材料为混凝土,其可塑性良好、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质量优良。
        山东高速莱钢绿建发展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等材料和水进行合理配合,并添加一定的外加剂进行搅拌而成的材料为混凝土,其可塑性良好、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质量优良。混凝土由多种原材料配比而成,与其它施工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整体性更强,强度更高,更符合建筑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一般没有特殊要求,正是由于混凝土具有以上多种优势,所以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规模和数量得到扩大,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日益提升,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也较多,如果不合理地对施工技术进行提升,会导致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利于建筑工程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针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1建筑施工所应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分类
        1.1全面分层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全面分层技术类型属于混凝土浇筑的常用方法之一。这一过程需要完成首层浇筑后,在凝桩结束之前展开第二层的浇筑。通过顺序开展的方式,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处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使建筑应用安全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在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结构,并从短边区域开展,顺长边方向完成浇筑环节。部分情况下,也可以从中段区域向两边开展,工程团队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判断采取的浇筑方向,尽可能实现最佳效果。
        1.2分段分层技术
        分段分层浇筑方式也属于较为常用的类型之一,通常情况下其需要应用在施工面积较为庞大的建筑项目中。如果整体浇筑强度需求较高,运输能力无法满足混凝土的处理规模,便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工程团队需要首先划分目标区域,并按照基础顺序展开浇筑环节。随后,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按照底层浇筑结束后、凝桩完成前开展第二层的顺序,进行后续的浇筑施工。这一技术基于全面分层浇筑方案,整体适用范围倾向于厚度较小、体积较为庞大的工程。建设团队需要注重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处理。
        2施工前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
        2.1确定合理的浇筑方案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大方量的混凝土要编制符合本工程特点的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按审批流程通过审核审批后的此方案是浇筑施工中的重要依据,对于施工的合理性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只有保障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合理有序地进行。
        2.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前的材料准备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除了要合理地对浇筑方案进行制定,还需要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能够顺利开展。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把控,所选购的混凝土原材料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符合施工的要求,在材料进行施工现场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在运输至施工现场时还要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准许现场使用,以此来严格保障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制中所用到的主要材料为水泥,所以说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配制时为了保障混凝土强度、降低温度应力以及减小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掺和一定的粉煤灰。

其次还应该保障骨料的配比合理和结构紧密,所使用的骨料中最好不要有任何杂质,可以采用一些颗粒较大的碎石来进行填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发生收缩。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也可以通过添加一定的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和质量,外加剂的使用量和种类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来进行。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对于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和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且还要对浇筑的时间和搅拌的时间进行明确,在进行混合时要根据水泥的强度、品种和等级来判断,如果是在阴雨天气还需要对砂石含水率进行严格的检测,以及对水的用量和骨料进行调整。对配合完成之后进行运输时为了不耽误运输效率要保证有足够的备用零件,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人负责,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对泵机造成堵塞,当泵机出现故障时,可以采取塔吊方式来进行材料的运输。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正式进行土木工程的浇筑施工时,首先应该对模板进行清理和洒水湿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该避免有杂物,其次还要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分段,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也需要对混凝土初步凝固的时间进行规定。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混凝土的材料状态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二次分离的情况需要进行二次搅拌之后再进行浇筑。浇筑的过程最好让混凝土自行浇入,不能施加外力,施工中还要从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在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先在底部填入和混凝土内砂浆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不能在降雨天气进行,且浇筑的过程中不能产生离析的情况,当浇筑的高度超过3m时,可以使用串筒和溜管来让混凝土下落。
        3.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也是一项关键的施工环节,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为了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必须确保工作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中对于混凝土振捣工作的要求较高,振捣的过程中还要实时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关注,并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和钢筋的具体疏密程度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浇筑施工的连续开展,不存在时间间隔。通过合理地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振捣时还要需要让混凝土均匀分布于模板的四周,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混凝土振捣工作研究发现,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人工振捣一般是在工程量小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3.3后期养护
        浇筑施工结束以后,在12h以内,结合当地环境选择覆盖方式。结构拆模以后,即可在表面上洒水,在浇筑之后7d才可洒水,需要重点控制洒水量,保证结构表面在湿润环境当中即可。除此之外,如果冬季施工,外界环境温度<5℃时,应该及时对于结构采取蓄热保护措施,可在结构表面使用外加剂进行养护。及时养护能够防止由于内外的温度差异过大,导致结构强度降低,控制结构裂缝问题。
        4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发生较大的变革,施工的方式也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浇筑施工成为了建筑施工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技术,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使用极为广泛。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应用,那么也会导致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有效地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严格保障混凝土浇筑技术使用的合理性,保障浇筑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鹏.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64.
        [2]程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19-120.
        [3]赵晓楠,张松.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4):271.
        [4]韩斗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