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区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风险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孙梦杰 霍治强 周志勇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华北油田所在的冀中平原,油井村庄犬牙交错,井场已成为人们的聚集性体育锻炼、文艺排演活动场所。
        华北油田分公司二连分公司  内蒙古锡林市  02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华北油田所在的冀中平原,油井村庄犬牙交错,井场已成为人们的聚集性体育锻炼、文艺排演活动场所。较大的人口密集程度会使场所易遭受内在风险与外在风险的侵害,从而导致各种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油区 人员密集 风险
        1.人员密集场所界定
        2003年,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在这之中首次提出“人员密集场所”这一概念,随后又有许多专家和学者 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具体定义进行了界定,但大体上都将50人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分界线。
        由于人群的流动性,即使是低于50人的场所也可能出现人员高度密集的点。因此,定义人员密集场所除了要考虑场所人员的总数之外,还应考虑人员的分布和流动。
        2.人员密集场所风险性评估
        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各组织之间的专业化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很高,社会流动率大,人口大规模集中于城市。而且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人员流动量逐年增加,人员密集场所不断增多。同时,人员密集场所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上升。社会公众无论是工作、学习、旅游、休闲,还是参加各种大型活动,都会处于人员密集场所之中。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这类场所的脆弱性也不断增长,成为城市的一大弱点,一旦发生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实际的管理中,像图书馆、食堂、幼儿园、医院等地的人员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在考虑事故发生时,这些地区的发生风险概率较小,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的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是以下几个类别:
        1.商业街区
        商业街区通常存在众多的大型商场、饭店等商业设施,空间常呈现为狭长型,因此容易产生大量聚集人群。街区道路附近常设有公交站、地铁站等城市交通设施,易出现人流双向对冲现象。
        2.交通枢纽
        城市内交通枢纽主要包括公交汽车站、地铁站和火车站等。这种交通枢纽常采用立体空间设计方式,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会聚齐大量来自不同方向、乘坐不同种类交通工具的旅客。在高峰时期,更是会出现人员长时间高度集中现象,可能产生不可控风险。
        3.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包括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公园、旅游景区等等。当处于节假日等特殊时期时,处于景区的人流量会显著增大,景区附近车辆数量会激增。

即使是处于平常时期,在城市内部的休闲场所,也会在下班时间后迎来大批出门活动身体的居民。
        4.大型活动场所
        大型活动场馆包括大型会展中心、举办大型赛事或演出的体育馆、电影院和城市广场等等。这些地区的建筑多为空间封闭型,但又会在举办活动时产生大量人流量和人群聚集现象,并在活动结束时可能会出现参会人员集中离场的情况,此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5.乡村集市
        乡村集市、庙会空间常呈现为纺锤型,容易产生大量聚集人群。街区道路附近车辆摆放杂乱无章,摊贩侵占道路,歌舞杂耍侵占附近的空旷井场、道路阻碍交通。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易出现人流多向对冲现象。
        2.1传染病
        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存在人员流动性大、接触频繁等特点,极易成为传染病爆发的根源。例如2002年出现的非典和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这二者都是通过人员密集场所快速传播,使受感染者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最终使疫情扩散至全球。
        2.2中毒
        相较于传染病,中毒事件发生的频率要高许多。集体中毒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并且有很强的突发性,其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误食用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而制作的不符合国家卫生管理条例的假冒伪劣产品、商家未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对食品进行加工、犯罪分子出于某种特殊的犯罪动机而进行投毒活动等等。其中,故意投毒造成的损失可能最大,因为犯罪分子的目标一般是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引起社会恐慌。
        2.3火灾爆炸
        爆炸事故主要是指民用爆炸物品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引起的爆炸事故,例如农村集市、庙会大量人口聚居在油区井场,乱搭帐篷与简易活动房,私自从井场配电箱、变压器接电,井口接气。群众毫无油气生产场所严禁明火的禁令,抽烟、明火取暖比比皆是,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我国在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各种爆炸事故的发生数量也居高不下。爆炸事故作为危害和损失较严重的一类事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出现了违反电器安全管理规定的现象。从多起国内外案例中可以得出,由于电气原因导致火灾爆炸发生所占的比重最大。电气系统的使用和不断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正如风险社会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系统的复杂化和专业化,使人们很少能够了解系统内部的组织运行。对人员密集场所而言,场所电气系统的复杂性超出了所用者、管理者、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的想象,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也很难对系统进行准确地把握。人员密集场所一般会大量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如照明灯、空调、电脑等,这些设备和线路可能由于长期使用出现过热或短路现象,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3.结论
        从公众角度来说,人员密集场所造成巨大伤亡的原因与公众本身消防安全素质有关。很多人对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危险视而不见,在发生火灾后惊慌失措,不能保持冷静,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逃生。这一问题是当前我国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根本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