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伟历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030
摘要: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的重点环节,因此对其优化体系以及方法等,需要从人员、方案控制、工作管理、工作审计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本文将就工程造价全过程中施工阶段控制以及结算审核方法探讨展开研究,根据施工造价的控制理论以及施工造价的问题阐述亟待改进的因素,分析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完成造价控制分析以及结算。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控制分析;结算审核
引言
在工程规模扩大过程中,我国的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其企业对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将造价整体落实至整个工程的建设流程里,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以保障投入成本有效减少。通过多样性的投资举措,可以更加合理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与应用,与以往相比,整体趋于成熟。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实际因素以及人员环境等影响,依然具有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改进这些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要目标。
1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理论
1.1 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造价控制需要在建设中,合理的保障各项建筑费用有效开展,以实现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原则。对于建筑主体而言,在整个建筑物核心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以及物力,施工阶段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施工阶段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全面注意其他环节的造价工作,完成有效的研究。
1.2 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相关原理
在施工阶段的原理分析中,施工阶段可以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节省社会资源。确保施工阶段的有效分解,并合理的完成单元工程量的计算。以凸显即将消耗的资源以及费用是否合理,实现工程阶段的造价研究。同时,结合施工情况,全面去除不必要的浪费,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的相关体系,节省社会资源。
1.3 赢得值法基本原理
在赢得法基本原则中,针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较为常用的分别为表格法以及曲线法等。在后续应用中,这些方法较为简单。因此,仅做到在静态上控制基本造价成本的特征。但忽略了施工进度的需求以及施工进度问题。[1]。因此,在其基本原理中出现了脱节。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设定一个中间量,以促使工程造价体系的合理开展。通过设定赢得值,对管理人员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准确判断其预算情况,将项目执行进度以及评价执行结果等直观反馈,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监控(如图1)。
.png)
(图1 赢得值基本分析)
2 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的现状问题分析
2.1 预算审核方案计算混乱
工程造价在开始前,需要选取各项符合的建筑材料,这对于工程的建筑质量以及建筑工期非常重要。如材料选择不合理,将会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材料更换的现象,影响工期以及质量,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在造价费用计算中,其整体混乱,无逻辑感。此外,针对于甲供材料费的单价以及实际领料价,二者呈现了差值,且没有根据此差值执行相关的措施。在工程开展时,机械费用、技术等也是导致施工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使工程施工造价失去自身的应有价值。
2.2 相关的预算设计不科学
在施工中,多项施工条款管理不科学。工程合同是工程建设的基本环节,是规范所有工程的一项体系。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明确目标以及职责范围。但在我国合同条款中,其自身对于各环节的解释无法使合同的使用者能够清晰的认知到其描述的内容。在逻辑以及相关条款的调整中,整个合同缺乏可读性。例如,在后续测量中,针对于整个合同的费用以及检测的浮动率等,需要完成细节审核。全面帮助相关的工程人员开展相应计算,落实整个改进流程。[2]。
2.3 现场施工管理流程不足
在实际开展工程中,绝大多数人员在工程进度中,未能够按照有效的流程进行开展。此外,对于投资额度以及建筑标志等,未能够做到全面把关,出现了较大失误,而这些失误则导致整个工程管理出现错误。例如,工程管理中出现了错套、高套的定额,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程造价时,对于错套、高套定额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准确且有效的判断,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有效开展。
3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分析及结算审核的方法
3.1 制定施工阶段、预结算审核方案
在施工阶段,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案进行全面指导。因此,在进入施工阶段中,施工方必须组织各方人员,对有可能需要开展的环节衍生出综合性的造价方案。并以此为评估,以开展正确的造价指导。
3.2 对施工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工作
施工方案决定着施工的内容,同时也与成本以及造价具有直接联系。例如,在工程开展中,可以严格按照前期的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具体进度。并在调整过程中,根据工程的进度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用方案。两种方案同时交替使用,可出现避免浪费现象。施工人员按照进度安排施工工作,合理的分配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流程,避免施工人员出现拖拉现象。
3.3 对设计变更进行合理控制
对于施工阶段的控制需要设计变更,以保证一旦出现设计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例如,在施工当中,需要对不可避免的更改流程进行即时判定,减少更改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实现合理考虑。分析经济情况以及要素,确保各方面的审核可以完成设计变更手续,方便进行设计变更工作。
3.4 加强现场的管理工作
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需要就整体的施工流程完成分析。目前,整体的施工流程非常关键。因此,在材料的管理以及人员的掌控中,需要施工人员完成有效的安排,落实具体工作需求。例如,在工程开展时,对于整体材料的堆放以及储存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施工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为工程造价鉴定可行性的基础。
3.5 保证预结算审核依据的合理性
在调整中,根据建筑工程造价的结算审核工作,可以使工程造价的各项数据真实,提供必要的准确步骤。因此,采取完善的审核体系,实现规章制度的有效规范。细化审核工作,在保障遵守我国相关规定以及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对现有的预结算审核进行升级。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提升预结算审核的工作模式,以减少在审核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提升审核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准,审核人员在审核时,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加强专业知识。建立激励机制,以全面激发审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个建筑素质。
3.6 构建科学的预结算审核审计方式
3.6.1 就工程模式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就整个工程的开展以及建筑进程进行分析,需要构建合理的审核方式。目前,可以就两大原则进行设定。首先,整体全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审核方式,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其次保障预算人员的综合能力,合理完成审计资源的强化,提升其综合职业道德水准,优化预算执行工作,可以控制在有效的环节内部。对于预算执行风险的好坏,需要取决于其执行控制决策以及素质观念。
3.6.2 设定合理有效的预结算制度
此外,对于预结算审核方式,设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在预算审核方式优化时,可以避免出现偏差以及误导,通过制度,有效的控制审核人员的能力。降低预算审核风险,设定风险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追究制度以及预算审核执行复核机制。完善审核方式,提高自身的独立性。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工程管理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为了保障顺利的预算工作,需要重视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问题,全面提升施工质量以及效率。节省施工成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以保障各单位在配合时,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阶段合理安排。控制并优化建设流程,实现全过程精准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相关问题,并在施工阶段以及预算审核方案中进行有效控制。对设计变更进行合理分析,加强现场的管控工作,并保障预算审核的合理性。以使整个工程造价能够符合相关的建筑目标,达成有效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亚平.浅谈工程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000(034):181-182.
[2] 徐兴红.分析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施工阶段造价控制[J].建筑施工管理,2019,001(002):P.30-32.
撰写日期: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