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管理 周吉君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周吉君
[导读] 摘要: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多,这时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身份证号码:33022519840209XXXX
        摘要: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多,这时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城市,不仅需要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需要加强市政园林工程的建设,因为城市种植绿植,是美化城市的基础,所以建设城市过程中,需要加强园林景观的建设。开展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期间,由于该工程所涉及的内容众多,而且繁杂多样,这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该项目设计方案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特点等综合分析之后,再对整个工程进行设计,以此来实现绿化城市的目标。
        关键词: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
        在进行绿化种植施工建设中,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施工技术不完善的问题时有发生。施工不规范,技术层面欠缺,是园林绿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将会为今后园林景观绿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技术特点
        科学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要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利用才能,保证园林工程施工效益,目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系统性特点。园林工程建设涵盖了植被种植、道路建设、园林景观灯设置等诸多内容,在设计环节需要融入生物学、建筑学、美学等多专业内容,并且在工程养护管理期间还需要考虑到园林交通、城市区位等诸多因素,加之诸多园林工程工期较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在利用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考虑到诸多因素。其次,具有长效性特点。相较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园林工程的一大特点在于后期养护管理方面,需要在施工前期做好植被景观的规划,也需要在园林工程施工后期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植被的良好生长,发挥出其美化效果和生态效益。最后,具有复杂性特点。从技术层面角度讲要求做好施工期间的技术利用,同时也必须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科学进行施肥、除草、浇水和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的复杂性特点还体现在需要考虑到与城市项目规划的有效协调,比如绿化带的设置和街头绿地设计等诸多内容,需要将园林工程纳入整个城市建设体系当中。
        2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平整施工场地
        在正式开展景观绿化施工前,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绿化地点的土壤状态和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并根据景观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对地形进行处理。具体来说,由于种植不同植物所需的最低土壤厚度、pH值、营养成分等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地形整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土方置换、换土等技术,保证种植地点的土壤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对于凹凸不平的土地,则应对其地形加以修整,为后续种植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选择适合的苗木和花草
        苗木和花草作为景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绿化效果,降低施工后苗木和花草的死亡率,首先,在施工前不仅需要仔细勘察种植地点的环境情况,合理地选择绿化苗木和花草品种,同时应科学选择苗木和花草的规格,从而提升苗木种植后的成活率。其次,一般情况下应选择现场种植的苗木,保证苗木的设计规格与实际规格间的误差小于30%,并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避免运输过程中苗木水分过度蒸发。在运输前进行苗木包装时,可以运用草绳、小袋包装法,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苗木造成的伤害。最后,在将苗木种植在相应位置前,工作人员还需要检查苗木的苗高、冠幅、分枝高度、病虫害等情况,尽量避免将存在病虫害或受到严重机械损伤的不良苗木种植在园林中,提升景观园林的绿化质量。
        2.3绿化植物栽种技术
        在进行园林绿化种植前,施工人员要先检查栽种植物根系是否受损,检查植物根系处包装的完整性,并及时选择完好的苗木进行栽种。

种植前可以适当地修剪树苗、腐烂的树叶和枯枝等,之后缓慢地将树苗放置在准备好的种植穴坑中,并保持与地面高度一致的水平线,使树根能够与土壤完全接触,保证植物能够蓄积充足的营养。绿化植株每一层填料厚度为12cm左右,要合理控制植株栽种深度,让苗木植株更加整齐,以改善园林绿化的形象。例如,当进行绿化种植施工时,首先使用铲子刨实土壤,一旦植物进入种植穴,就要填满种植穴的中间部分,然后填满种植穴内周围的区域,再用工具压实,打好边堰,预留出蓄水的地方。可保持适度的土壤厚度,以帮助巩固苗木栽种的效果。在种植草坪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如种植草、栽种、撒种等。在种植草坪和树木时,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尽量在每年的5—6月种植。栽种后,管护工作要跟上,注意改善周边环境卫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总之,在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施工的调研和设计工作,根据不同花卉、苗木的生长高度,将其放置在一个合理规划的园林之中,坚持绿化和美学价值并存的理念,保障园林中绿化植物、苗木、花卉相辅相成,错落有致。
        2.4养护技术
        2.4.1灌溉技术
        管理人员要对园林的植物生长习性做好充分的调查,不同植被对成长用水需求不同,在同样的生长环境下,植物每个阶段的需水量也存在差异,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需要进行人工灌溉,将各类植被需要的水量提前做好统计,做到不浪费水资源,定期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上一季度的生长情况,将各类植物的生长数据保存好,为以后的园林绿化过程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灌溉时间也需要具体分析,一些植被的生长习性较为特殊,所以在灌溉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昼温差大小对植被进行灌溉,在不同时间段植被的需水量不同。中午气温较高,地表水分蒸发较快,所以在中午时间段,园林一般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灌溉。
        2.4.2土壤养护
        植物生长状态与土壤密切相关,所以在植被栽种前要对所在园林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合栽种的植被,如果有技术条件还可以对土壤条件进行分析,各种矿物元素的占比也会更加清晰,运用科学的数据对各类植物生长需要的矿物元素进行分析,保证植被栽种后可以满足生长所需,为保证植物生长,尽可能提供必需营养,在坑位低层加施肥料,满足幼苗生长前期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植被的生长特点补充肥料。各地区的土壤不同,所以在引进植被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二者都要进行考虑,选择出在本地区最适合栽种的植被及能够适应土壤情况的植被。
        2.4.3做好园林病虫害管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完成后苗木进入到生长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不仅会影响苗木的长势和美观性,甚至会导致死亡率增加,所以必须对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加以重视,一旦发现病虫害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目前的主要防治方式为使用化学药物,比如注射营养药剂和喷洒农药,以此消灭虫卵和成虫,不过在选用药剂的过程中,要以毒副作用小的药剂为主,以此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害虫趋光性和趋黄性也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此外,养护人员需要对当地园林景观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分析,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总结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然后对症下药,以此提升防治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时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多,尤其是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要求。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帮助人们缓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因此,需要增强员工的专业技术,完善工程施工方案,重视工程后期的养护工作等,这样才能促进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居舍,2019(19):101.
        [2]苏小勇.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居业,2019(1):146,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