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23080519760302XXXX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装配式具有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等优点。文章主要对装配式施工技术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利于缩短建筑施工的实际工期,在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对建筑资源的浪费,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可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应用优势
1.1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
装配式建筑施工事先就进行了相关配件的,在施工中湿作业操作的数量实现了一定的降低,极大地便利了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从具体的施工操作当中,交叉作业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结果,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尤其在施工工作量上可以节约1/3左右,极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果,这也是该种施工技术被广泛推广的重点因素。
1.2降低产生的资源浪费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产生的资源浪费,这不仅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建筑行业提出的基本需求。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当前建筑的施工建设整体效率相对较低,无论是工程材料消耗量还是能源消耗量,都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这同时也是引发我国建设项目回报率较低的主要问题。而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优先对构件进行,大大降低废品的出现概率,但传统的建筑模式采用的主要是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也无法形成一种工程材料的循环应用体系,对两者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属于一种集中加工的建设模式,能够通过安全话的结构设计来降低木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的消耗,并且在拆除建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更好的回收利用,在根本上提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1.3节约施工成本
因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运用时,其所需要的各个构件都是由工厂提前预制的,这样一来,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就可以节省相关的制造成本。而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虽然会用到大量的构件,但是,这些构件在安装时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按照原本的施工图纸将构件进行合理吊放,一般就可以达到施工要求,如此便能使得施工效率加快,从而节省了人力、设备等方面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与以往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较,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效节约了现场制作各项构件的时间与物料,所需人力、物力相对较少,而这些也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1.4优化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技术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工厂化,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地技术方式进行了优化创新,并以技术方式的创新为依托,极大地提升了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创新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对促进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成品零件的制造
对于装配式零件而言,主要是按照技术计划与时间表提前制造的,为此它的生产进度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装配件的实际装配进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同预计的组装进度相对应,工厂的生产能力和库存零件的实际性能一定要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
装配式零件制造主要涵盖了墙、柱、梁的构造等,对于零件柱而言,其制造应按照零件的定制要求设计进而合理设计其形状,若应用的现在的模具,则为充分确保模具可以正常应用,应对模具进行清洁,当完成使用后要对模具进行再次清洁,然后按照适当的构件流程对模具进行放置与操作。此外,后续工作也需要严格开展,如维修保留管道。其中,零件载体的制造一定对应于清洁和定位模具的柱形部件的制造。接着要依次对加固部件实施分组和抬高,再将嵌入式部件进行安装,关闭模具,然后把它固定在侧面,最后浇筑并打磨混凝土。组件墙板与饰面砖制造中,需要先对砖模的规格加以确定,并在砖模中放入饰面,再嵌入分隔杆,将辊压平,接着把纸放在护罩上从而形成成品,为充分确保成品质量,则要严格遵守标准的生产过程来生产成品。
2.2构件的运输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构件的场外运输是首要工作。在构件制作完成后,应根据构件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车辆,以保证运输车辆能够满足构件实际尺寸的需求。根据运输路线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运输路线,设置缓冲层,固定好构件。在构件装卸过程中,要做到谨慎、小心,避免出现人为损伤。对特殊构件的运输,还应该采取特殊的处理办法,如对于较长、较细的构件,可以设置水平支架,以此降低运输过程中可能因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的材料损坏问题。
2.3构件吊装
构件系统一般分为干式系统、湿式系统两种形式,具备不同作用。针对干式吊装系统来说,吊装的步骤主要分为“放样、构件吊装、灌溉、外墙吊装”。针对湿式吊装系统来说,其主要步骤为“放样、构件吊装、浇筑、配置设备、楼板灌溉”。在使用湿式系统时,安装施工必须要注重墙板上部位用现浇混凝土浇筑,保持与下部墙板之间连接时使用铁件,墙板下部位需要预留一定空间,起到防震作用。
2.4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为了确保安装质量,需要对作业层与叠合板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间距超过30cm。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叠合板的安装方向,具体方向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防止叠合板在安装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在对叠合板进行安装施工时,务必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对其造成损伤,造成材料的浪费或者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比如在对叠合板进行吊装时,可以在叠合板底部设置临时支架以提升叠合板的稳固性,吊装时需要确保吊环的密度及其位置设置的合理性,完成吊装工作后可以将临时支架进行拆除。如果是进行双层结构的安装施工,则需要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对其进行保护,完成上层叠合楼板结构安装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后,需要等到混凝土凝固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后,才能够将对应的支架进行拆除,然后进行后续施工。
2.5装配式内剪力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其中每个预制构件是否连接稳定,是施工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预制内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内外剪力墙是建筑中用来抗震、抗风的重要墙体,所以,其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进行预制剪力墙的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提前将水泥浆灌注工作完成,保证下层楼板可以完整地嵌入预制板的螺栓孔内,这样不仅能连接效果进行强化,同时还可展示其整体性的特点;二、在施工过程中,剪力墙的连接螺栓,需要置于结构中心位置,这样才能体现剪力墙的稳定性,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三、在剪力墙的施工工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构件之间的连接都是非常紧密的,这样才能保证内剪力墙在最后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必要时,还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对墙体加固,以此提高内剪力墙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结语
综上所诉,装配式建筑施工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是顺利推进和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所在。为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还需要重视装配式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晓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81-182.
[2]张哲,王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9):40-41.
[3]邢建,刘少博.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