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李畅
[导读] 摘要:现阶段,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身份证号码:42098419881105XXXX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现阶段,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现场管理不到位等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导致建筑施工事故频发,说明建筑施工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管理;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源分析
        1.1施工人员的因素
        建筑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现场的行为主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对现场安全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施工用人量大,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一方面,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人员入职后的安全教育,或教育流于形式,导致施工人员难以形成较好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足也是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他们在施工现场往往存在不安全行为,如未佩戴防护用品、奔跑作业等。另外,也存在施工人员因为自身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操作失误的情况。这些都增加了施工安全的风险。
        1.2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的因素主要指施工材料处于不安全状态。在施工现场中,施工材料的不安全状态,如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不合格、存储和保管情况不佳、材料出厂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会直接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如果施工单位未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将增加安全风险。
        1.3施工机械装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装备的因素主要指机械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机械装备的使用状态不佳或者老化、定期维修与保养不到位或出现故障等情况。诸如此类的施工机械装备的不安全状态将直接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1.4施工环境的因素
        施工环境也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之一。施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例如施工光线太暗阻碍视线,光线过强导致无法看清施工物品,施工现场未达到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杂乱无章。这些条件都会间接地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1.5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不够,管理水平不足,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划分模糊,对施工人员缺乏安全培训管理,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等一系列管理因素,都会增加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1.6施工安全投入的因素
        施工安全投入的因素主要指为确保施工安全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施工要素投入不足将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基本运行失常,从而发生安全事故。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施工安全投入占比不高,施工企业设置的安全投入费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将会影响施工人员、施工物品的安全状态。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完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
        对安全预警管理来说,需要将预警分析放在重要位置,并涉及监测、识别和诊断等内容。施工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因素,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施工状况了如指掌。同时,在面临监测信息与相关问题后,也要深入进行剖析,将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下来,针对最终结果和程度,需要科学合理进行评估。一般情形下,可采取专家打分法、核对表法、情景分析法等。建筑企业可巧妙地借助 BIM 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相符合的三维模型,全面、准确地模拟整个施工环节,并根据所收集数据找到安全风险重点监测对象,进而以此为依据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机制。


        2.2 注重建筑安全风险的排查和监控
        2.2.1 人员风险监控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人员因素放在重要位置,在现场通常以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为主,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均会影响施工安全。对此,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提前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安装高清摄像头,对施工现场每一个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测。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将施工操作标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内,在高速对比和计算过程中,能够查找出现场人员有无违规现象,同时进行自动报警,以移动终端或广播系统的方式提醒现场管理人员,引起其高度注意。
        2.2.2 设备风险监控
        在预警管理中,应定期及不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全程监控设备风险,可从如下几点着手:其一,加大设备检修与保养的力度,定期做好检修工作,让设备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提高安全性;其二,将所有设备故障率确定下来,尤其是要掌握故障率安全红杠的情况。若是设备经常性出现故障,需要采取更换、大修等措施;其三,设备更新要快。对建筑工程施工来说,经常用到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导致其损耗较大,更换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四,提高安全防护类设备质量。要想保证施工的安全,需要注重对安全防护设备的应用,提高其质量和性能,这样就算出现安全事故,也能让施工人员得到安全防护,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
        2.2.3 环境风险监控
        在建筑施工各环节都涉及环境风险,做好监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前,建筑项目管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施工当地现场环境、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等环境安全系数,并明确在当前施工环境下各种施工作业执行难度。根据分析结果,优化调整机械设备种类、型号及数量。施工期间,要打造专业的环境预警监控系统,掌握水利、气象等信息,包括施工周围水位变化、极端天气预测等内容。要从施工现场地质、环境等情况出发,科学合理采取预防方法,优化施工进度方案,提前设置排水沟渠、支护系统、围挡装置等,有效避免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损伤。
        2.3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推行多媒体培训工具箱进行员工入场、岗中、季节性、息工后的安全教育培训,解决传统培训模式。采通过多媒体培训工具箱教育培训,施工人员从了解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方法;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从现场管理基本常识进一步认识到要采取施工安全风险预控、风险识别和研判,提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正确纠正施工违章行为,按标准规范组织指导施工,严格安全生产常态化管控,有效提高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减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
        2.4  提升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在建筑建设施工前,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召开施工图纸会审和方案研究部署会,按照设计图纸认真研究制定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编写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及安全防范措施,组织项目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工序施工作业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使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班组作业人员知悉并能掌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增强安全技术交底意识,按照作业标准组织施工,从而能指导施工班组规范作业,减少质量隐患,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证建筑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建设项目的质量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管理,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更规范、更科学、更有效。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舒馨,郭耸,陈学兵,等.基于层次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建筑施工风险评[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05):131-136+142.
        [2]王根霞,张海蛟,王祖和.基于风险偏好信息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11):2866-2873.
        [3]向鹏成,董东.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相互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06):674-680.
        [4]江新,吴园莉,徐平,等.工程项目群施工风险演化的SD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06):155-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