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建设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显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得到了相应的改进与推广。以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内涝情况为例,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导致城市出现比较严重的内涝事故,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城市内涝问题强烈的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城市的质量,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这成为了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简介
海绵城市理念的重点是加强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一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伟大结合。当城市自然降水量大,降水集中的时期,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通过对降水的处理,加强城市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目前许多城市都是集中利用城市下水管道排污系统对自然降水集中进行处理,通过排污系统将降水排放到自然河道,而城市绿化建设所需用水多采取地下水资源。这种处理措施不仅加大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投入,还对城市地下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海绵城市理念是将自然降水通过一定的措施将雨水集中收集起来,并将其运用在城市绿化或园林景观。为了对自然降水的进行收集,需要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加强城市蓄水能力,并且改善城市水资源环境现状,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对自然降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够减少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有利于城市地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
2.1园林道路设计
园林道路作用很多,它不仅能为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还能连接园林的各部分,让园林既美观又实用,而且,园林道路还能增加降水的渗透,能更好地发挥对雨水的吸收回收作用。为了更好的让园林道路在海绵城市理念中发挥其作用,我们需要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运用一些新技术:选用沥青,沥青具有较好的渗水性,在改善路面情况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控制地表流量,让地面保持较好路况,方便行人雨天出行;调整园林道路走向,在规划园林道路走向时,要根据仔细勘察地表土壤及土质情况,根据土壤渗水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规划,另外,还要考虑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需要,对人行道与车行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设置绿化带,在园林道路两旁可以种植绿化带,绿化带有较好的渗水性,在种植绿化带时,可以选择吸水较好松软泥土进行种植;设置铺装材料,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规划时,可以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来选择渗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比如可以选择多孔的材料或空隙较大的材料。
2.2排水系统设计
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作为重点关注部分,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把城市大量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流入到园林内部或者外部的河流当中,可以有效减少园林积水,也能保证水源充足,让院内的各种绿植得到滋润,从而为园林中植被的生长提供充沛的水分,更改善了土壤的质量。排水系统分为两种,自然排水系统和天然排水系统。自然排水是通过人工手段将雨水水管埋入道路或城市原始基础设施内,运用水管把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源中。但是,城市雨水在排水的过程中,流经地面还可以作为水资源为土壤和植物的生长创造必要条件。而天然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主要包括两部分,城市植被和坑洼,这是特定于城市的人造土壤和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管。
2.3雨水花园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中,雨水花园这一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将植物景观划分为低地带、中地带、高地带结构部分来控制雨水积水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停留时间,以满足不同耐湿程度植物的水分需求,达到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目的的设计理念。人们基于该理念开展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构建出结构极具层次性特色的植物景观,还可以优化园林景观的维护工作效果。
在雨水花园设计中,雨水会从高地带经过中地带最终流入、存蓄到低地带中,因此,设计者应使用湿生植物、高度耐水湿生植物构建低地带处的植物景观,以有效吸收、利用雨水资源。一般而言,由于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低地带可能会被雨水完全淹没一段时间,因此,设计者通常需要采用耐水天数在28d以上的植物来构建景观,以保证植物景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而中地带主要起到缓冲雨水径流的作用,保证坡度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者保证中地带植物耐水天数在1-7d即可;对于高地带植物,因为高地带不是雨水存蓄区域,所以设计者应选用具备一定抗旱能力的植被造景,以保证雨水花园的整体保持效果。
2.4雨水储蓄系统的合理设计
(1)集雨型绿地。在具体建设集雨型绿地过程中,在具体配置植物时,宜选择不怕涝的植被,并通过将多余的雨水导入到集雨型绿地中来,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存贮。集雨型绿色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具体可以以湿地的形式进行体现。(2)人工湖。将人工湖加入到城市园林景观中来,可以有效的增强园林景观的意境,而且人工湖还能够实现有雨水的存储。但在具体设计人工湖时,需要把湖水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在下雨时具有足够的储水空间。而且还可以将各种水生植物在人工湖中进行配置,这样泥沙进入到湖中后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3)水体与堤岸覆盖。在当前城市河流和水体环境中,存在严重的人工痕迹,如将自然的排水渠或是河道演化为人工的排水渠和河道,水渠和河道内的水与大地有效分隔开来,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水体和堤岸覆盖合理进行规划,并针对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改造的河流区域,需要先做好疏通工作,将其打造成人工行泄、滞蓄及营造良好的水景观和水娱乐,在满足园林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还要与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构建相符合。
2.5下沉式绿地设计
城市当中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性质的绿地,这是一个已经固定的概念,在对市政院内进行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设计,这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绿化率也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一个地区的绿化率,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阻碍,那么城市的绿化率如果达不到相关的标准,也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影响,在园林绿地进行设计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进行雨水收集和雨水的利用。也就是说,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开发和挖掘的人工下凹式绿地,这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方案下沉式的绿地设计有很多优势,比如说可以起到排洪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合理地利用,也避免城市因为雨水的无法排除造成一定的影响,减少城市排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裂缓解城市的排水困难影响,使得排水管道堵塞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与此同时,下沉式绿地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当中水分的蒸发问题,进一步对使资源进行合理地循环利用,使绿地的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减少,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减少城市比例当中对于环境的维护费用,节约资金也节约能源。除了这方面以外,下沉式绿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过滤污染物,对雨水当中的污染物及时进行净化,减少雨水当中污染物的富集,也能够使得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进一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3结束语
在对城市进行改造时,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集水装置,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完善的雨水应用系统,减少径流污染。通过建设海绵城市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运行压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可能性,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城市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超.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20(02):155.
[2]杨绪莲,柴艳龙.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选择与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1):111-113.
[3]朱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J].居业,2019(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