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 刘晓萍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刘晓萍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纷纷开展农村规划工作,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关键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传统村庄规划更注重基于村庄建设空间范围内进行布局,重建设、轻保护,缺乏全域统筹,而空间治理体系下对村庄规划提出了全域空间用途管制、乡村建设法定依据的新要求,解决了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弊端。
        山东省成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纷纷开展农村规划工作,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关键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传统村庄规划更注重基于村庄建设空间范围内进行布局,重建设、轻保护,缺乏全域统筹,而空间治理体系下对村庄规划提出了全域空间用途管制、乡村建设法定依据的新要求,解决了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弊端。鉴于此,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实施路径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背景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而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其重要举措以及最基础的工作则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2019年5月2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也提出:村庄规划工作对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法定规划,是进行农村各项建设、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国土开发保护、乡村项目建设许可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其处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其单元为一个或多个行政村,通过乡镇政府进行实用性较强的村庄规划编制,将其作为详细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国土空间规划要从过去以增量为主、物质的、偏技术的时代进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当前我国村庄规划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2.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原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民委员会全程参与。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着重于村庄所有用地的管控,是村庄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区别于住建部门的建设规划最大的特点在于全域用地管控,但是对于村庄具体的建设考虑较少,对村庄的发展战略研究不足。
        2.2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第一次明确了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村庄规划是由原城乡规划、住建部门主持,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由城乡规划、住建部门主持编制的村庄规划最大的特点是对村庄建设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对村庄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国土部门主持的土地利用规划相比较最大的缺陷是全域管控能力较差。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
        3.1编制原则
        3.1.1以空间规划为引导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村庄规划应以生态优先、强化管控为重点,落实尚未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控制性指标。通过用途管控、减量规划、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3.1.2以产业发展为动力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加收入致富的基础工程和持久动力。产业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村庄自身特征,以统筹兼顾、发挥特色为原则,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个人致富等方面的关系。
        3.1.3以用途管控为保障
        村庄规划需以土地为载体,依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严格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结合村生活和产业的发展建设需求,统筹产业发展、公共和基础设施、居民点建设、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用地安排,将国土空间规划与其他规划衔接,严格控制建设规模,按照村庄类型、潜力、项目需求综合分配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合理有序地利用村庄土地,保障相关规划顺利实施。
        3.2编制要点
        3.1全域全要素规划,科学管控
        现阶段,在村庄规划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衔接性不强、保护力度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在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进行乡村规划时,需要明确村庄发展目标,将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布局、村庄安全、农村住宅布局以及近期实施项目规划等工作作为主要规划内容。规划内容体系更全面,有效落实上位管控要求,引导村庄开发保护。充分利用规划“留白”机制,在村庄规划环节进行建设用地预留,具体要求不能超过5%,所预留出的用地可进行新产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村民居住以及文旅设施建设等,若存在不能确定实际用途的用地,可以不进行规划用地性质的标注;规划审批环节需要明确机动指标,还应详细确定出所有规划用地的性质,在获得批准后,进行数据库的更新。多学科融合这一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应保证精准化的工作底图底数,将规划管理工作细化到“一张图”上,从而保证数据图建设成效。
        3.2科技推动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推进作用。因此,有关人员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宣传力度,结合国土资源规划与利用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矿产资源勘察技术与,对国土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在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安稳的社会环境。为了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高效利用,有关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推广工作,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保证国土资源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想要真正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良好地网络沟通平台,在提升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同时,保证各项规划管理制度得到更好落实。例如,在规划土地资源时,可以采用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结合不同的操作需求,制作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常用的主要有1:10万、1:5万等等,并制定有效的技术路线。
        3.3整合多方力量,推进乡村和谐共治
        实施乡村振兴,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助力农村事业的良好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是主要的参与者,所以,实际的规划阶段,应通过资料收集、走访、驻村体验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前村庄情况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此外,还需掌握到当前村民急需想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绘制方案草图的过程中,还要让村民参与其中。草图绘制完毕后,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居民介绍所制定出的方案,使其了解制定的原因及目标,通过与村民的详细探讨,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完善。基于乡村地籍调查数据,做好基础核查工作,如地块调出调入情况、项目建设规模、位置等,以保证所制定出的方案具备合法性以及合规性。将合法合理作为首要前提,还应尊重居民意愿,以保证良好地满足乡村实际发展需求。在做出规划后,还应在政府公示网上以及村公告栏上公示实际的规划成果,保证群众对规划工作完全知情,收集居民意见。通过在网上进行公示,拓宽线上交流渠道,实现了规划工作的全程跟踪,接收到反馈信息后,可以及时地对规划做出调整,最终提升实际规划质量。
        结语
        通过总结全文可以得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如何编制是目前各地都在探索的主题,其核心内容为村域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生态红线布局、用途分区、村庄内部建设用地的布局和村庄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编制可以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地区的规划部门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进行科学研究,进而保证规划编制方案的合理性,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晨歌,张国雄.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内容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1):208-212
        [2]罗政,方琴,罗改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09-2315:2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