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安徽省特色小镇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耿冉冉 焦曼
[导读]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的关键一环。
        巢湖学院  安徽巢湖  238000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上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概括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介绍 PPP 模式的含义及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并在深入探析安徽省特色小镇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安徽省;特色小镇
        1 PPP模式与特色小镇综述
        1.1  特色小镇的含义及发展概况
        在国家城乡统筹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特色小镇概念应运而生,其被定义为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以内,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多种发展要素的创新创业平台。[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和2017年先后公布了两批共403个中国特色小镇。
        从数量上来看,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明显增加。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特色小镇数量较多。[2]
        1.2 安徽省特色小镇的发展概况
        安徽省是长三角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2020年12月住建部先后公布的两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安徽省先后共计15个特色小镇入选。
        从地域分布来看,特色小镇建设分布并不均匀。第一、二批小镇主要集中在皖西、皖南地区。
        1.3 PPP模式的内涵诠释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特许协议为前提,建立起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私联营”融资模式。[3]现通过对国内外PPP模式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外包类、私有化类和特许经营类三类。
        2  PPP模式在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安徽省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1)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PPP模式作为一种政策性融资工具,可以充分利用和放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弥补和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5]将资金实力较好、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效率较高的民间资本拉进来和政府共同发力,可以形成基础设施提供良好、财政资金使用高效、民生要求得以保障满足的格局。
        (2)有利于风险的降低和分散
        安徽省特色小镇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运营成本较高等特点,这会导致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运营风险、战略风险。而运用PPP模式则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3)拓展社会资本投资空间
        特色小镇PPP项目作为一个融合点,能够使得社会资本通过长期持有的进入权限,获得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同时拓宽了其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
        2.2安徽省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1)具备良好的运作条件
        PPP模式在广泛吸收社会资本、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拓宽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政府以低成本攫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优势,减少项目开发过程的各种难题。
        (2)具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据统计,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明确了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相关内容,这为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发改委明确要通过PPP模式提供多维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的加入。
        (3)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
        PPP模式下开发商可以省去传统模式下土地前期购置成本,使公司产业链布局更加完善。[6]同时由于特色小镇融合了多方功能,所以其经济价值可以满足投资回报。
        3 PPP模式在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风险难控
        政企在小镇的建设中可能缺乏更深刻的了解,进而没有确立详备的融资方案,最终导致融资失败。[7]同时,安徽省特色小镇的运营机制尚不成熟,特色不明显,所以很容易就会被替代。


        3.2 监督体系空白
        社会资本在面临政府时,其议价能力被大大削弱,从而造成企业获得的回报率较低。同时社会资本在小镇建设中承担风险之后获得的溢价空间不大导致了“明权实债”现象的发生,最终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3.3 创新发展局限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而这归咎于缺乏对创新力度的挖掘。安徽省特色小镇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起步艰难,对科技企业和科技市场的探索都不深。
        3.4 人才储备缺乏
        PPP模式应用于我国的案例不多,安徽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也才刚刚扬帆起航,根据现有情况调查可知,安徽省目前在这个领域形成了人才缺口。同时,相关从业的高层次人才则更为匮乏。
        4 应对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的策略分析
        4.1 强化风险防控
        建立适应安徽省特色小镇项目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可以精细各方职责,减少因为法律缺失和合同纠纷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应当不断促进政企之间的商议,坚决避免因为融资成本偏离过大而退出项目造成项目提前夭折。
        4.2 完善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机构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应当提前谋划,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考核监督体系,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安徽省政府建立相关协调机制。主要负责安徽省特色小镇小镇项目的审核和评估以及督查工作,及时有效地确保项目的质量。二是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责和监管范围。负责安徽省特色小镇项目的实施机构本身就应当树立高度负责的理念,主动承担起切身之责,加强履约监管。三是加强安徽省特色小镇项目监管能力建设。这有利于把握小镇建设各项目的指标权重,加快其科学、全面、合理的发展。
        4.3 探索新型路径
        因此,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要求,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负责人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在小镇所处环境的地理风貌和空间结构下规划开发。二是聚焦自身特色产业链。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贵在突出“特色”二字,所以布局全产业链条,拓宽增值空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发挥互联网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安徽省特色小镇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那么为了提升安徽省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就要善于借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新媒体向全国各地进行宣传介绍,进而实现资源共享。
        4.4 优化人才培养
        政府人员应在法律规范、业务整体流程、支持政策文件等各个领域培育粘度性较高的工作队伍,持续推进安徽省特色小镇项目的保质保量发展。不仅如此,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现人才的动态化选择也能够确保人才资源库的及时更新。最后,在国家鼓励大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建立一个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创业平台交流集群,一方面可以提升小镇产业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又能引导城市优质资源向特色小镇流动,提高当地的就业率,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鸿譞,魏小文.PPP模式在西藏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林芝巴宜区市鲁朗镇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6):21-26.
        [2] 赵明明.基于灰色理论的PPP融资风险评价研究——以西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例[J].征信,2019,37(10):83-87.
        [3] 孙伟.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融资的经验性规律及策略优化——基于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经济纵横,2019,(07):120-128.
        [4] 刘建荣.以生态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以三瓜公社模式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9,38(4):117-121.
        [5] 刘璇.农旅融合视角下三瓜公社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27(2):32-36.
        作者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徽商御花园F2 1单元 耿女士收 18355535727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XWY-201912)。
        作者简介:1.耿冉冉(1992-),女,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2.焦曼(1999—),女,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在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