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胥又齐
[导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在学校里厌学辍学、激情犯罪等极端事件发生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四川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7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在学校里厌学辍学、激情犯罪等极端事件发生的次数也逐渐增多。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入手,深刻分析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本文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入手,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科学性和针对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完善,最后提出了四点有利于两者融合的策略,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以及因材施教。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维持其自我结构相对稳定,当身处新环境时能及时对自我进行适当的调整。相反,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则往往难以调整自我,从而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趋于成熟却并未成熟的心理特点。他们身上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有:(1)当进入一个新奇且陌生的环境时,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2)由小初高升入大学时,以往的老师推动式学习将被自主学习所取代,一时之间自身的心里期待以及学习方式会难以改变;(3)大学对于人际交往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学生一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4)大学时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心里对于依赖和独立等的碰撞会异常激烈,很容易发生对冲突束手无策的状况。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趋势。
        2.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科学性和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如疏与导相结合、科学性于方向性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理论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榜样、评价、灌输的方法等。这些原则和方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流于形式,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面看上去轰轰烈烈,实质难有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授之外的人文关怀,增强科学性和针对性。
        首先,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对大学生的现状进行研究,抓出问题的本质,运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到大学生心坎上,为社会培养出心理健康、思想端正、举止优秀的大学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研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心理开展研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才能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促进和完善
        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面临着知识获取、技能掌握、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方面面的困难和烦恼,出现了以忧郁、焦虑、自我中心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实际,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诸方面不断创新,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构建一种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紧密配合的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思维空间,从更高层次上给学生以正确价值引导,有效地防止价值取向的偏离。同时,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效能的局限性,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密切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3.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
        现实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与大学生们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错了方向有关,导致大学生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出现了偏激、失范。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目前高校开设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正在试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不仅传授我们宏大的知识,还从价值观上进行引领,致力于塑造品格崇高和心理健康的青年。
        3.2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除了观念、理念上的改变外,还应该有保障其推进的体制机制。要形成高校领导牵头、各部门各学院各工作单位紧密配合、老师辅导员强有力支持的体制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首先校领导应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经费保证是融合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高校领导应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划拨专项基金,设立单独预算,保证两项工作的开展一帆风顺。其次,各学院各部门各工作单位应积极响应号召,这关系到融合工作的落地情况,只有这些机构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融合工作才不会只是纸上谈兵。第三,建立一支推进两项工作融合的专业技术队伍,即吸纳既擅长心理健康教育又通晓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发挥他们的优势,研究两项工作融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3.3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特点,不同的人的心理和思想大不相同,绝非书本和理论就能囊括得清所有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平时仔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找出这些问题存在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富有意义。如上文所提到大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是因为其还处于依赖阶段,进入大学前,在学校里处于老师的严厉看管之下,在家里处于父母高度的掌控之中,不需要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他们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意识愈加严重,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扑面而来的独立自主生活使他们无所适从,同时焦虑、抑郁、烦躁等问题接踵而来。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就其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开导,助其走向正常的生活。
        3.4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所以心理学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
        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结合当下实际让学生们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标准,掌握一些健康的心理调试办法和正规的心理咨询途径,不惧怕咨询、不羞于咨询、不错误咨询。宣传活动的开展,可以以板报宣传、广播宣传、节目宣传和墙报宣传等形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可以请专家或知名人士举办心理卫生讲座,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些专家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学习专家们的心态和做法,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心理健康教育、领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是线上教育,设立线上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可以以微信公众号、APP、网页等形式设立,让学生们自愿且便捷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解决心理问题。线上教育可以让惧怕咨询和羞于咨询的学生进行匿名的咨询,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安全,做到更好的关心呵护学生。
        参考文献
        [1]雷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90.
        [2]杨雅雯.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21):258-259.
        [3]周洪媛.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J].才智,2017.
        [4]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胥又齐(1997-),女,四川盐亭,汉族,硕士在读,四川大学,610207,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