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单位物资成本控制三部曲 罗小莉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建筑模拟》2021第2期   作者:罗小莉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各种社会制度和工程成本控制措施一度被大众关注,并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热门话题。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135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各种社会制度和工程成本控制措施一度被大众关注,并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热门话题。尤其是受当下疫情的影响,国家为了促进经济,推行了多渠道拉动内需的措施,面对新的契机与变化,作为施工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进一步服务好业主,施工单位应该在做优现场的前提下,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合同额转化为目的,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通过为业主提供增值甚至是超值服务,从而获取增量收益,打造让业主持续满意的,全方位的服务能力,进而提升项目乃至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这也是确保施工企业自身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众所周知,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物资的消耗占到了整个工程成本的60%-65%之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能否成功做到物资成本控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施工单位是否盈利的关键。只有精确把控施工过程中对物资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在人材机单价持续上涨的今天,只有摒弃固有的陈旧思维,做到精细化管理,从合同,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与索赔,各种市场资源市场信息整合等方面下手,才有可能在确保项目顺利履约的前提下实现预期收益。
        接下来,我将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控制施工单位物资成本,我把这叫做“施工单位物资控制三部曲”。简言之,如果我们将一个复杂的项目建设看做是完成一项任务,那么想要出色的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这个复杂的任务进行逐步的拆解成一个个小的单元任务,并通过“三部曲”的形式逐个突破,从而才能完成整个项目,即需要我们做到事前周密计划安排,事中全面跟进精准把控执行,过程实时调整方案,事后全面分析复盘。
        “施工单位物资成本控制三部曲第一部”----事前周密计划安排准备。
        所谓的事前准备就是要我们在正式进入施工作业之前,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盘推演,熟知整个工作任务的框架,流程。一个好的事前准备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事前的推演安排越详细,越全面,那么在接下来的执行环节就会感觉很顺畅,能够大大的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施工时间,同时也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便于把控目标成本,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这里所说的准备主要是指人材机以及计划准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工艺的不断发展,施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物资管理人员匮乏,知识结构老旧,缺乏新思维,管理水平偏低等现象,这是制约物资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上述原因也进一步造成专业集采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此时,技术方案,施工计划,商务策划,总需求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物资部只有根据有效的需求计划才能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招采计划,确保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物资支持,有效的需求计划也能给招采留有更大的市场调研余地,尤其是对于新开区域,提前做好需求组计划,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市场资源信息,综合利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发挥集采作用从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回到施工本身,我将以混凝土浇筑全过程施工单位将面对的问题来论证我的观点。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花钱买来,雇人浇筑那点事,又何必老生常谈。其实不然,每一种材料在从供应商手中进入到施工作业面最后形成成品建筑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花钱买”,从那里买?买什么规格的?买多少?价格怎样?其次,“雇人浇筑”,雇多少人?浇筑在哪里?浇筑多少方量?什么时候浇筑?最后,浇筑以后我们需不需要养护?什么时候能拆模?后期还需要有什么操作步骤,这都是我们在浇筑之前就需要计划好的事情。而在这系列的问题背后就需要技术,工程,商务,质量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从各部门自身的角度出发,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计划,明确混凝土的用量,规格,泵送方式,进场时间。物资部根据上述计划安排及时进行招采,并依照商务部制定的目标成本准确把控签订采购合同额,充分市场调研确定合格供应商,签订混凝土采购合同,从源头上把控施工单位的物资成本,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事前周密计划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做到精细化管理,以便更好的辅助施工,确保履约。
        “施工单位物资成本控制三部曲第二部”---事中全面跟进精准把控执行,过程实时调整方案。


        所谓执行,就是保质保量,不折不扣,精益求精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这是“执行”最简单也是最精辟的解释。然而执行是行动,是过程,想要执行后有完美的结果,更需要我们有精细周密的计划。作为施工单位,在根据施工计划以及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思维,不能一味的追求“生产是第一位”而以大量的材料消耗为代价。赶工是常态,但是合理的施工安排和工作面搭接流水施工是施工过程中必要的手段。因此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及时组织培训,拓展思路,转变思想,不能项目一亏损就归咎于物资消耗过大。而作为物质成本控制的物资部,更是要实时掌控市场动向,对市场进行反复调研,提前预判及时采购储备相关物资,变被动为主动,尤其是2021年开年以来,各种人材机价格一路飙升,木方市场更是供不应求,如果作为市场动向敏感的施工单位,就应该顺势“以钢代木”,充分利用自己手上的现有资源,及时调整施工技术方案,这样不仅能规避因为资源不足带来的工期延误风险,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而且能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木头资源的损耗过量,保护国家森林资源,节能减排,同时还能进一步响应科技创效,争创绿色文明等相关奖项。无论从施工,安全,质量,效益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当然,除了执行过程的市场把控,物资采购与验收更要加强成本核算,形成良好的预警机制,建立成本预警分析台账,及时发现问题。
        回到混凝土的浇筑问题上,有了供应商和施工计划,那在浇筑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此时作为施工单位最强有力的执行者---工程部,在根据施工计划以及图纸施工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控制物资成本的关键一环,虽然是安图施工,但是工程部对整个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的节奏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检查模板是不是根据图纸要求搭设,是否符合安全施工要求;检查劳务单位在钢筋搭接的时候是否严格按照钢筋翻样图纸施工;混凝土浇筑前,工程部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前与泵送单位确认泵送方式以及泵送方量,坚决抵制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浇筑成本。例如,临建道路施工,应该尽可能采用自卸方式而非天泵;而地下室或低楼层应尽可能采取车载柴油泵会比天泵的性价比更高,而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则通常采用布料机+天泵的方式,从而减少泵送成本。在执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程部还要实时跟进浇筑进度,及时增减方量,不能完全按照计划方量而忽视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叫料,更要根据实测实量的标高进行浇筑,而不是凭主观臆断,从而避免由此造成的不必要消耗,进一步实现物资成本控制。
        “施工单位物资成本控制三部曲第三部”---事后全面分析,总结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要我们做到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一个好的目标是判断是否达成任务的最好标准。找准目标和实际结果的差距,然后做出调整优化,从而总结规律,方便以后应用。好的复盘,有助于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混凝土浇筑是一项重复性的工作,每次浇筑完成后都应该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节操分析,找出原因,只有这样多次反复的复盘与分析调整,才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用量保持在目标成本范围内,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物资成本控制。当然复盘并不只是工程部的节操分析,同时也涉及到技术部根据局部的混凝土浇筑来验证方案是否可行,从而及时作出修整和调整,在不断的分析与实践中,多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效。作为商务及物资部,全面分析总结复盘,也能更好的核算成本。
        当然,作为施工单位,想要真正的实现物资成本控制,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项工作就能实现,物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面的,全员参与的过程,不仅是体现在物资单价这一项上面。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钢筋翻样实现原材料集中加工管理分配,有效控制用量的同时,也能准确把控钢筋加工人员的操作水平,确保钢筋加工的质量,减少损耗,同时还可以对废旧钢筋进行集中分类,对于可利用的钢筋,进行二次加工,便于废旧物资集中处理。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周转率,灵活运用,在当下模板木方疯长的大环境下,多采用“以钢代木”提高周转率,减少不必要消耗,可拆除的模板木方及时拆除,周转才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对于现场的租赁材料,如钢管,快拆架在场地允许的情况的下,每次使用后严格按照文明施工分类分规格堆码,场内及时更新库存信息,可反复使用的不要造成“一边退,一边进”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损耗了物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会耽误工期,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综上,施工单位想要真正做到物资成本控制,必须严格按照三部曲的步骤逐步进行,细化过程,精准把控,决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成本,从而造成项目亏损,得不偿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