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景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1508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在原来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更多新的内容:PC专项设计与深化、BIM技术等,这些都是装配式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所有新增的内容均是以传统的结构设计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不变。本次项目结合学校的实际用途,采取了多样化的结构类型来满足建筑的功能布局,总体设计趋于合理。本文以此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改扩建工程结构设计为例,介绍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校;改扩建工程;结构设计;网架;钢框架-支撑结构
引言
学校建筑的功能布置比较灵活,类型很多,且以多层为主。人口增长和就业形势的需求,在原校区有足够场地的情况下,改扩建工程最为适宜。本工程实行封闭式施工,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
1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改扩建工程概况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改扩建工程位于食品科技学校校园内,地址为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万安街395号。本工程包含2个建筑单体,分别为多功能综合实训楼和宿舍楼,扩建总面积为17651㎡。两个单体预制率均需大于40%。
多功能综合实训楼分为3个结构计算单元:主体和西、南两个连廊。各计算单元之间设100mm宽缝断开,基础与主体完全脱开。宿舍楼为1个独立计算单元。
综合楼主体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主要屋面为网架结构。基础为桩筏基础(直径600钻孔灌注桩+0.6m厚筏板)。南连廊地上两层,框剪结构(梁板部分预制);西连廊层数为四层,钢框架-支撑结构,楼板为组合楼板。两连廊基础均为柱下条基。宿舍楼无地下室,地上五层,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承台桩基础。
表1 主要设计参数
.png)
2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改扩建工程结构计算分析
2.1 综合实训楼计算
2.1.1 建筑方案地下部分的范围调整
.png)
图1(单位:mm)
一个项目,从方案开始,各个涉及专业都需要提前介入。每个专业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的优化很重要。各个项目所处的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都是很特殊的,没有绝对的相同。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越早提出问题,规避不必要的隐患,更有助于后期项目的正常实施。
前期方案阶段,地下室包括左下角凸出区域,因基础围护方案不便于施工和增加造价,且对周边相邻建筑影响偏大,及时提出修改意向。在人防建筑功能布置和面积都满足的前提下,地下部分做了适当的调整。在原方案上,保留原柱网,仅地下砼墙收进尺寸,地下部分变为矩形,围护长度变小,节约了以后的基础围护成本(如图1)。
2.1.2 模型试算定义预制构件的最后范围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现浇,预制构件的特殊性要求决定结构模型中梁板的具体布置,要考虑构件预制的可能性和操作性。为了更准确的提供数据支持,需建模试算装配率是否达到40%。因综合实训楼柱网多为8mX8m,每层使用功能均不相同,且荷载较大(一、二层为18/20kN/m2,三层及以上4kN/m2),柱子配筋偏大,排布密,采取预制柱不合理;柱网8米采用密梁楼盖,可分隔为三道梁,二层及以上梁大多数可单向预制,既可解决楼板荷载较大的问题,又能满足预制率。
早几年的项目,预制外挂砼墙板厚度为180mm,自重较大,梁上增加的扭矩也大,对梁和整体的计算很不利。因此,本次改进一下,使用较薄的厚度150mm,尽量减小自重。经试算,预制部分范围定为:预制砼外挂墙板(150mm)、楼板、梁、楼梯、女儿墙。
2.1.3 网架屋面处理
如图2所示,网架屋面楼板大开洞,整体计算时周期比很难满足小于0.9,且存在扭转,位移比值为1.31。为了提高整体的计算刚度,加宽加高网架四周的梁柱尺寸;网架整体刚度很大,设置双向支撑的网架,模型中按刚性杆假定,网架柱顶设饺,输入三向支座荷载计算可以真实的反映网架的受力情况。顶层层高6.25m,中间窗顶过梁取消,建筑四周窗顶标高处构造通设一道层间梁兼做过梁;楼板大开洞四周的板按弹性楼板考虑,梁柱主筋和箍筋均构造加大加密,楼板双层双向加大配筋,提高整体刚度。
本次网架屋面荷载较大,因多功能活动室装修和设计需求,包含吊顶、消防喷淋管道,通风管道、空调机、灯具和舞台设备等,所有荷载必须作用在螺栓球节点上,螺栓球间隔约2.7m太大,满足不了吊顶的距离。后经过计算复核,增加一层方钢管转换层(也可用工字钢,根据实际荷载来定截面类型和规格),方钢管上按吊顶间距预留孔洞,用高强螺栓把方钢管骨架固定在螺栓球节点上,以此达到各种设备的吊点要求。
.png)
图2(单位:mm)
2.1.4 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
施工图时采取时程分析法进行了抗震补充验算,实际取了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计算进行修正,得到实际的X、Y向每层地震效应放大系数,重新计算后整体抗震各项结果仍满足要求,因系数个别超过1.1,实际配筋比之前稍微偏大。
2.1.5 隔墙下无梁处理办法
少数内隔墙下无梁,采用板内增强筋做法。一至四层平面为大空间,五层多功能室分隔有很多内隔墙,少数不在现有梁布置的地方。为了尽可能减少预制模具和板类型数量,部分内隔墙下不设砼梁,改做板内附加上、下加强筋。模型里荷载按实际位置输入墙宽范围的板上集中线荷载,板配筋满足计算要求。
2.1.6 南连廊计算
南连廊与原有建筑相连,存在部分单跨,不能采用纯框架结构(乙类)。初设时,拟用框剪结构。中间跨7.1m需满足消防车的净宽净高通行,尽量不在跨度内布置砼墙;两端设缝各100mm,全部悬挑,基础和上部结构完全与主体脱开。
因两个方向跨度都偏小,布置太多剪力墙会造成刚度过于集中,模型根本无法调整。结构建模时,重复多次的试算,最终考虑增加少量单向剪力墙,变成框剪结构。调整后,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剪力墙和悬挑处全部现浇,其余部分梁和楼板预制,计入实训楼装配率整体考虑。
图3(单位:mm)
2.1.7 西连廊计算
西连廊连接新老建筑,平面图3所示,长宽为6.85mX2.80m,场地十分受限,一层仅为人流通行,且乙类不能采用单跨;原建筑基础为桩基,新建筑基础为桩筏,结合新老建筑的实际情况,为了减小对两边主体基础的影响,尽量减轻连廊总体荷载,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后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柱距为4.57mX2.8m,两边悬挑,基础与两边主体完全脱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便于主体建筑基础围护施工。
根据实际距离,具体布置如图4示意。2.8m跨采用稍微变形后的人字形-中心支撑,这样可以使通行净宽变宽,在2m高的范围里净宽达到约1.75m左右。4.57m跨采用门架式1-偏心支撑,消能梁段加劲肋加密,满足构造要求。
支撑的设置,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整体抗震性能,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廊的视觉效果。为了最大程度的改变这种繁琐复杂的印象,支撑不使用工字钢截面,而是采用类似箱形的方钢管截面,外观简单规整,有点工业风的感觉。
.png)
图4(单位:mm)
因通行与装修需求,楼板为压型钢板的组合楼板,单向受力,厚度155mm。实际仍采取双层双向的构造加强配筋。
竣工验收时,连廊实际比想象的更加美观大气,兼具功能和建筑效果,与设想基本吻合。
2.1.8 BIM设计
本工程造价约10701.98万元,需按规定进行BIM设计。比较复杂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各个专业沟通不到位和设计的疏漏,会造成很多问题。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整个项目建筑、结构、水电、暖通等各专业的图纸全部融合在一起,三维立体视觉,很直观清晰的看到各专业的情况,及时修正漏洞和存在的误差,包括梁柱定位偏差、水平和垂直的管道交叉碰撞等,对后期项目实施阶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保证工程如期完工。
2.2 宿舍楼计算
宿舍楼因建筑布置每层均相同,计算模型比较常规。长度方向体型较长,如果设置后浇带每层梁板预制的数量会减少很多,柱子不预制很难达到要求。因此,不设后浇带,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来满足实际需要。为了尽可能减少截面类别,柱子截面只收进一次,基本保证二层以上截面全部相同,梁板截面也相应减少,总体布局比较合理,经多次调整计算后满足。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学校的使用功能决定了建筑布置的灵活性,像普通的教室、宿舍、办公等功能单一,体型规则,计算也较简单,常规建模基本没太大问题;但像综合实训楼,每层布置均不同,功能繁多,且因场地限制、周边原有老建筑或小区道路、新旧楼相连等,情况都比较复杂。每个单体都是不重复的,还要达到预制率的要求,实际考虑的问题会很多,结构形式也很多样,选择合适的结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新技术的应用促使了施工方式的改革和新材料的开发,设计也随之变化。只有在现实项目中不断学习、改进、积累,结构设计才能推陈出新,找到更优思路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