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项目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5期   作者:韩广秋 邓雅心 马晓清
[导读] 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整体框架进行建设,包括合理应用数据获取装置以及数据获取技术等。
        韩广秋 邓雅心 马晓清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整体框架进行建设,包括合理应用数据获取装置以及数据获取技术等。要想使得这些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大专业设备以及数据模型的应用力度,以此来对各个数据进行有效的应用,最终保障获取的数据处理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力基建项目;应用
        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合同管理问题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合同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电力基建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合同中的各项内容,如在施工环节应当承担哪些风险与责任、付款使用何种方式与有关控制条款等。诸多施工队伍并没有准确理解合同内容,所以造成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最终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1.2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计划不完整、安全投入较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经济利益方面,忽视了安全工作的落实。目前,我国监督机构还无法全面监管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只有施工单位安全人员才能有效监管各施工环节,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增强安全人员监督意识,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安全检查。施工单位分包队伍管理不当。工程分包是电力基建中的普遍现象,规定工程分包需要订立分包合同,在合同中需要明晰各方安全生产义务与权利,总承包方与分包方对工程安全负有连带责任。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分包队伍管理不当,并未严格把关分包队伍,未能做好事先控制,无法保证分包队伍的合法性,导致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单位进到了分包队伍,使得工程安全得不到保证,出现了转包与重复分包的情况。
        1.3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目前,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存在分离问题,由于人员变动比较频繁,部分新员工可能缺乏实践经验,所以会导致电力基建工程技术要求和设计内容缺乏一致性。电力基建工程获得项目审批以后,如果征地和报批工作受阻,基建工程就无法顺利开展。由于对电力基建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工程仅是快速开工,使质量无法保障,容易造成一些项目投入生产后发挥不了实际作用。
2电力基建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2.1基础数据获取
        就一般情况而言,在电力基建工程正式进行的整个过程当中。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1)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所记录下的一些数据。(2)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数据。为了使得数据分析工作进行得更加合理,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横向以及纵向处理。所谓的横向对比实际上指的就是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化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所得到的数据产生交叉重叠时,要对这两类数据的精度进行有效分析。只有那些符合精度要求的数据才可以将其应用于后续的核算工作.而对于一些不存在重叠范围的数据获取而言,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这些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精度,从而防有效防止后续系统所发出的一系列控制指令和电力机械系统的实际需求从误差过大。在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所有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整合到已经建立完成的数学模型中。通过该模型的合理利用,对当前整个基建工程开展的实际进度流程以及落实水平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并且以此为标准对后续的相关管理项目进行有效落实。


        2.2现场信息匹配
        在现场信息匹配工作正式进行的过程当中,更加习惯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指令加以有效利用。要想使该项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就需要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使其各项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只有通过这些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够保障系统在经过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之后所发出的管理指令和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的实际需求相互符合。
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领域中的应用
        3.1数据收集系统
        在对数据收集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其作用能够全面发挥出来。需要将当前研发出来的一些新技术应用在构建工作中。比如通过BIM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进一步开发出适用于现场监管人员以及经理人员的信息录入系统。通过各类设备的有效使用可以及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不断向管理人员发出数据记录的详细要求,并且根据工程记录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上传。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后期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进一步使工程中所产生的所有参数的录入以及分析工作。除此之外,数据录入系统在使用中还可以通过这一些智能化技术作用的正常发挥,自动化完成对各类数据的收集工作。例如,信息化系统中的设备建材信息、储存系统的运行信息以及投入人员的成本信息等等。通过合理的方法将这些信息归纳到同一个调控框架下,可以使最终方案变得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3.2数据整理系统
        在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整理系统进行构建时,为了使得系统的作用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向其中引入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各类先进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整理系统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不同网络内部以及施工现场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以及分析。这些工作将会为后续各项工作的进行铺平道路。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各项参数进行全面分析,快速找到项目中所产生的实际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且在对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快速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施工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3.3指令发布系统
        在相关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需求对指令发布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信息化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信息的接收系统这三大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完成其质量发布系统的建设工作。对于信息化系统而言,通过对一系列数据有效采取,同时利用一些专业化的设备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基础上了解到当前在施工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要想使通信系统的作用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出来,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在对系统进行整体建设中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些特具有特殊属性的通信渠道。出于安全考虑,该通信渠道为一部分人专门使用。为了保证通信质量,需要将该渠道的初始端口作为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发射端口。而信号的发射终端则是工作人员的具体指令。对于一些和控制有着密切联系的指令,在对其进行传输时,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设备对其进行有效接收,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所有传输中的信号进行详细了解,并且按照新的情况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进一步对系统进行优化。而对于一些和指令接收内容相关的电子设备来说,在其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借助当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各项专用设备完成对各种指令信息显示工作。
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技术整体框架实际构建的整个过程当中,具体内容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整合以及处理等不同内容。这些内工作内容各有其特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而电力基建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经过这三个步骤才能够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袁冲.面向新基建的电力电源方案[J].电子产品世界,2020,27(09):10.
[2]金瑞琼.5G+人工智能在电力基建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20,48(03):6-8+12.
[3]廖宇.新基建带来的电力行业新挑战[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10):36-38.
[4]王治.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建领域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0(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