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岩溶地基勘察设计与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5期   作者:翁良科
[导读] 岩溶地基条件与一般的地基条件相比,其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
        翁良科
        广西冠宇电力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8
        摘要:岩溶地基条件与一般的地基条件相比,其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因为在地基中分布有大量的溶洞和裂隙,导致地基强度不足。因此,变电站项目实施中如果恰好处于岩溶地基范围内,工程企业应安排相应人员做好前期的勘察设计工作,在全面的勘察设计基础上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克服溶洞地基中的不利条件限制,最大程度上达到变电站建设的基础条件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变电站岩溶地基的勘察设计方法和要点,提出了此类地基中的相应 处理措施,对提高变电站地基稳定性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变电站;岩溶地基;勘察设计;处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变电站项目的日渐增多,很多变电站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岩溶地基条件,因为岩溶地基条件下的现场条件相对恶劣,如果在项目实施中缺乏勘察设计与处理,将会导致变电站项目建设中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岩溶地基,工程企业应从地基基础的强度、承载力等角度出发,做好相应的地基优化与加固设计。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条件下,岩溶地基的勘察设计和处理技术越发成熟,为保障地基条件的科学性,应选择最佳的勘察设计和处理技术。
1.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1.1物探勘察法
        岩溶地基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地基条件,这一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且恶劣,在对此类地基开展勘察设计时,物探勘察法非常有效,具体采用的是电磁或者雷达来实现地质物理性质的勘察,经由物探勘察法,也就可以获得关于岩溶地基的密度、放射性等基本情况。如果变电站项目建设时处于深岩溶、大岩溶地区,就可采用物探法,经由物探勘察法的应用,也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了解地基现场的岩溶分布情况和规律[1]。但因为这一勘察方法的专业性强,必须要保障参与到勘察工作中的全部人员都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高密度法、探地雷达法、大地电磁法等都属于物探勘察法,但不同的物探法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应根据岩溶地基现场的情况,选择最佳的勘察技术。
1.2示踪实验法
        部分岩溶地区处于水源区域,特殊的条件下,导致物探法下的岩溶地基勘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法获得高精度的勘察结果,在此条件下,示踪实验法更为有效,在岩溶地基地段利用该种勘察方法完成勘察作业时,需使用特定的示踪剂来完成勘察任务,经由对地下水流状态、岩溶发育情况的检测,也就可以获得相对可靠的勘察结果。示踪实验法的应用操作相对简单,在水源地区的岩溶地基勘察中十分适用。
1.3其他勘察法
        岩溶地基勘察中涉及了多种类型的勘察技术,其他的勘察方法主要为:(1)遥感勘察。遥感勘察工作中主要利用的是遥感技术来进行相应的勘察,现阶段的地质勘察中,遥感技术越发先进,完全克服常规勘察方法方面的诸多限制,整体的勘察效率高且监测范围广,所得到的勘察结果更具现实的价值,遥感勘察技术下所采集到的地质信息可以直接作为地质图绘制的依据,完全可以将岩溶地基现场的情况直观展现出来。(2)原位测试。岩溶地基条件下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勘察工作进行时对现场的应力、荷载和波速等开展全面检测,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勘察结果[2]。
2.岩溶区域类型
        岩溶发育地带伴随着石芽、溶沟等的分布,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岩溶地段的岩体完整性不足,动力水的存在是加岩溶地区地质复杂性的关键因素。如果以可溶性岩石的出露条件和稳定性作为基础条件,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类型:
2.1埋藏型岩溶
        对于埋藏型岩溶而言,这一类型的岩溶地段上,其上覆盖有大小、厚度不一的可溶性岩石,如果在变电站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上部岩溶达到了相应的工程建设强度标准,此时基本可不考虑下部岩溶的分布特点与规律。


2.2覆盖型岩溶
        覆盖型岩溶的土层厚度超过了10m,甚至一些特殊地域的覆盖型岩溶上,土层厚度高达几十米,根据覆盖型岩溶的土层厚度情况,对于土层厚度在10~30m的岩溶,一般为浅覆盖型岩溶,超过30m的为深覆盖型[3]。如果变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是覆盖型岩溶地基,如果地基处理不当极易出现沉降和塌陷的问题。
2.3裸露型岩溶
        裸露型岩溶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多是由山谷地区的地表浅层可溶性岩石在长期受到降水与地表水的溶蚀和侵蚀下所形成的,这类岩溶地段的土层厚度不超过10m,岩溶呈现出完全裸露或者半裸露的情况。但裸露性岩溶地带的石芽表面非常大,部分溶沟的深度非常大,石芽表面的起伏加大了地基滑动、沉陷的风险。
3.变电站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3.1填垫法
        对变电站项目而言,如果项目所处地恰好位于岩溶地基中,因为这一地基条件的完整性和强度较差,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标准,一般要对地基加以相应的处理。岩溶地基处理应以前期的勘察结果作为依据,以保障地基处理的有效性。填垫法是岩溶地基中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的处理区别,又可细分为以下两种:(1)充填法,利用这一处理方式对岩溶地基处理时,主要是在现场的溶洞内直接填充相应的材料,发挥材料的性能优势,使得岩溶地基的性能得以改善,稳定性提升,充填法在岩溶地基中的应用对控制岩土滑动非常有效。(2)换填法,利用这一处理方法时,首先需将溶洞中的软土层等清理干净,随后再添加一些硬度较高的材料,以提升地基稳定性,一般可使用碎石或者水泥等材料来换填。
3.2加固法
        岩溶地基工程现场的条件下相对复杂且恶劣,地基加固法非常有效,但因为不同的加固处理方式下的技术有所不同,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1)溶洞灌浆,这一加固处理方法更适宜在地基表面分布有溶洞的情况下,利用溶洞灌浆对地基处理时的成本偏低,且处理效果相对良好,经由浆液的科学配置,在溶洞内灌入该浆液以后,土体结构得以改善。溶洞灌浆法在岩溶地基中的应用,还能够减弱地下水对地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2)压力注浆,利用这一方式对岩溶地基加以处理时,需借助高压设备来完成,在高压设备的作用下,将浆液灌注到地基内,在一定的挤压作用下,浆液内的水分得以去除,在浆液凝固后也就使得地基的强度更高、承载力更大[4]。(3)强夯法,在地基高处位置悬挂重锤,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反复对岩溶地基加以夯实,地基更为密实。
3.3桩基法
        桩基法在变电站岩溶地基处理方面也同样非常有效,但因为不同桩基法下的技术原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桩基法又包含了以下几种:(1)冲孔桩。在岩溶地基的特定位置钻出孔洞,但该孔洞钻进时应注意直径的控制,经由钻孔作业来密切关注地基中岩洞的具体情况,但根据冲孔桩的应用情况,如果岩溶地基中的岩洞相对较小、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一般就可采用这种的桩基施工作业。(2)钻孔桩。如果变电站项目实施中非基本地基表面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态,且地下结构极为复杂时,就可以采用钻孔桩施工工艺,但该方式应用时,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出现钻孔倾斜的问题[5]。(3)预应力桩。这一桩基施工法应用时,是在溶洞内进行预应力桩的安装,这一方法的加固效果明显。
结束语:
        变电站项目在遇到岩溶地基条件时,为克服地基条件的不利限制,工程人员应做好前期的勘察设计工作,选择相应的勘察方法全面现场的地质地形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定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地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覃玉武.岩溶地区勘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J].智能城市,2020,6(02):59-60.
[2]付朝东.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027(002):164+166.
[3]冯朝富.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010):372.
[4]李江龙.试论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1(03):73-75.
[5]周亚胜.探讨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6):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