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铁司机应急指挥平台方案探讨 张翊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张翊
[导读] 摘要:城市地铁在交通运行上的优势受到很多上班族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青睐,但在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一旦地铁发生紧急事件,人员的疏散救援就变得尤为困难。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城市地铁在交通运行上的优势受到很多上班族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青睐,但在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一旦地铁发生紧急事件,人员的疏散救援就变得尤为困难。运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指挥平台功能,增强对外协同能力,匹配运输服务管理要求,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指挥中心的核心能力,为城市发展提速。
        关键词:地铁司机;应急;指挥平台
        引言
        地铁电客车司机属于单岗作业,在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情况下,司机个人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冷静判断和处置,对于部分业务薄弱的司机、特别是心理素质较弱的司机在面对突发情况,可能因紧张、慌乱导致故障处置操作失误,因操作失误可能发生列车无法动车清客救援、挤岔、列车追尾等严重事故,将对地铁正常运营造成较大影响。为了提高地铁乘务电客车司机在非正常情况下(设备局部或大面积故障)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地铁司机正线应急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减小列车故障及突发情况对正线运营秩序的影响,在乘务派班室搭建应急指挥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1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创建思路
        地铁本身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已经搭建了安全防护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与应急突发事件相关的保护保障系统,为了确保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可以对紧急事件有更迅速有效的应对,需要将这些系统串联起来,形成综合的应急事件管理平台。如此,当地铁站点或者某一段发生突发事件,相关处理机构在接到警报就位之后就能迅速利用该综合管理平台对发生灾害的位置,具体状况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全面掌控,同时根据消防人员所处的具体位置来分配具体的人员疏散等其他救援任务,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完成
        2地铁线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功能定位
        地铁线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负责对线网运行进行总体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指导,对线网内、外信息进行协调和管理。日常运营工况下对整个线网乘客服务区域、线网跨线使用、资源共享以及涉及安全的系统和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视。在大型故障、事件和事故状态下负责线网运营组织、指挥及运营服务信息的发布等。地铁线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功能总体上分为3部分:线网突发事件时的综合指挥、作为可靠数据源对外发布、线网日常运营的监管平台。针对网络化运营的“线网监管”与“应急指挥”两大核心功能需求的关系,一般有两种建设方案:一种方案是按业务进行划分,分别构建线网指挥与应急指挥两大平台;另一种方案是按照功能定位要求,构建统一的线网(应急)指挥系统平台(NCC),以实现线网调度指挥及应急指挥的全部功能。
        3落实应急通信指挥模式的方式
        3.1获取消防人员位置信息
        地铁的闸机,出口,大厅,楼梯,站台等位置是装有进行实时监控的摄像机的,在此基础之上在这些摄像机的位置增加可以识别人员信号的RFID读取器,该读取器的可识别距离大致在3~5米的范围。当紧急事件发生时,消防员会佩戴可以被RFID读取器识别的RFID卡,其在经过这些分布在地铁站内各位置的读取器后就会被识别到,与其他辅助技术一起配合,指挥人员就可以准确地获取到这些救援人员的姓名,位置等相关信息,进而对其进行救援工作的分配。因而在布设这些读取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读取器的覆盖范围至少要包含救援人员实施救援动作的路径。而除了RFID读取器之外,还需要在不同地铁层布设无线汇聚点,可以用来将该层所有RFID读取器反馈会的无线信号汇聚在一起,进而传输到更上层的RFID设备上。


        3.2救援现场各种信息的传递与汇集
        地铁紧急事件的相关救援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汇聚救援现场的各种相关信息,以便于对事件本身进行清楚了解与实时跟进,进而对救援工作进行统筹调整,使得救援工作地展开能够更准确。①分布在地铁内部的各个摄像机所监控到的视频信号汇集在一起,显示在救援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这一点是通过安装在地铁控制中心机房内的图像综合集成系统来完成的,它包含了流媒体分发服务器,视频网关服务器以及兑点控制单元。②将所有上层RFID设备接入到互联网中,将其所收集到的所有RFID读取器读取到的信息传递到更上层的设备。与RFID相关的最上层设备也是安装在控制中心的机房内,分别是代理服务器与感知服务器。
        3.3信息的匹配与关联
        当RFID感知服务器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3G网络相连接之后,可向应急事件指挥中心传递现场救援人员的身份ID以及其位置信息,再通过应用在该系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模拟,将救援人员在模拟的现场立体图上标示出来,而将救援人员与现场监控所传回的视频图像匹配之后,点击立体图上代表救援人员的标示,就能出现与之对应的实际现场实况。这一切信息的最终反馈都是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可视化指挥终端上显示出来的,可视化指挥终端在接受到救援人员身份及位置ID之后进行了两个部分的操作,一方面将其显示在3D立体的现场图上,另一方面是将救援人员的ID与监控视频IP进行对比对应。
        3.4可视化救援调度
        当应急指挥部的可视化终端上接收到地铁现场救援人员的动态信息之后,点击代表某一位救援人员的图标与之相关联的该人员的实况监控视频的IP就会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3G网络传输至对地铁的运营进行管理控制的控制中心,地铁运营控制中心己方的相关系统,即就是视频图像综合集成系统在接收到该IP之后,会向流媒体分发服务器索要该IP所代表的那一段视频图像,并以网络信号的形式将其通过3G网络返回到应急指挥中心的可视化终端上。如此一来,指挥部人员就可根据模拟出的现场3D实景或者根据调用的现场监控视频来对整个救援现场的各种资源进行可视化调度。
        4应急指挥平台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按照事故(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高到低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级别;响应行动分为3类:运营业务类、新线建设类、资源物流类。应急情况下,其核心是基于生产指标大数据查询分析的业务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应急处置,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1)部署全线网应急物资。应急事件发生后,调度员从该指挥平台内可以快速地查找全线网专业抢险、防洪应急物资的部署。(2)查找应急站点。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按照“一点故障、多点支撑”的原则调动公司范围内应急物资或应急处置力量参与抢险,协调总部外单位到场支援,并为现场应急抢险指挥部提供决策辅助性建议。(3)应急联动机制。广州地铁按照市政府相关要求,在强化与市/区各级政府、单位建立应急外联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强化车站与警察、消防、街道、学校等业务共建。通过专门的通信接口与城市各相关外部部门及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达到快速反应、联动指挥、科学决策、处理到位,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救援行动。
        结束语
        地铁环境下的应急通信指挥模式主要依赖于综合性的应急事件管理平台,其中涉及到了救援人员的位置获取,地铁内各种信息的传输,救援人员与监控信息的匹配,应急指挥中心的可视化调度等,这些工作环节及其相关技术一起构成了高效、便捷、可靠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为地铁的更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习江鹏.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05:58-61.
        [2]倪鹏炯,郑雪萍,李磊.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脆弱性评价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05:30-33.
        [3]蒋海燕.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8,000(003):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