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火
江西省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108
【摘要】五千年传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宝贵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精神价值。青年学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人,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传承和教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是巩固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阵地。本文将从融合创新的角度出发,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合的创新路径和策略,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奠定策略基础。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渐复杂,一方面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流派以及多元文化传入,不断地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挤压传统文化的生长空间。青年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意志力薄弱,很难抵抗住多元文化的诱惑,从而忽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甚至认为其是过时的、老旧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年代久远,与青年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青年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未形成深刻地认知,切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过于单一,其缺乏将还他文化融入日常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认同和共情[1]。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年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道路上的严重阻碍。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解决传统文化传播难、传播浅的问题,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意义和精神力量。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水平和效果直接关乎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积累与思想道德素养,如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掌握以及思想道德等综合素养,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更多高素质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而为了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就需要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道德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包含开学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都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底蕴紧密相连。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这一思想理念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兼程所累积的文化财富,代表这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世界文化领域中都具备着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思想智慧。作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有效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文化历史的智慧结晶,又是人格发展的科学指南。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完美融合和有效渗透,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素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取之不断,用之不竭源源不断的宝贵教育和文化资源[2]。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针对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板块内容时,完全可以依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从几千年的文化史挖掘诚信、爱国、平等、富强等教学案例和素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组织学生充分学习古人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积累,进而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二)培育学生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形势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关系,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国际交往复杂多变。这样的社会环境带来了外来社会场域和文化的入侵,我国不管是在社会生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受到外来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严重冲击和挤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互联网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压抑,缺乏传承和自由生长的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都严重阻碍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就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处于微薄趋势。其外,文化霸权主义不断侵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且外来文化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其中的一些低俗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心智的成长和思想的提升。多元化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体系下,很大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崇洋媚外,过分推崇外来文化,如,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培育坚定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认地知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内在魅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更加坚定传统文化自信。
(三)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如果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发现传统文化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丰富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这种极具创新的载体形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更为深刻和系统的认知和体验[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责任艰巨其道路曲折的漫长过程。通过前文论述可知,在大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为优质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年来,我国成为了近年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申遗数量的增加却并未真正起到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作用。在我国现存文化遗产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严峻考验。例如,深藏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蓝染技艺。在民族日益同质化,年轻人崇尚时尚自由的便装的当下,仍有这么一群布依族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地恪守着民族装束,他们在同时间洪流的对抗中,“固执”地守住传统蓝染记忆的美好。
遗憾的是,同其他已经或正在消失的非遗技艺一样,蓝染技艺也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这也让我们在扼腕的同时不断反思,为何流传千古的非遗技艺湮没于今,又为何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了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
从现实层面来讲,现代国际社会强调追求效率与利益。在这样的标准下,人和物的价值逐渐转化为客户与市场的价值,年轻人面对着来自内在与外部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当今科技文化迅速发展,机器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走向成熟,高效率的机械工作也代替了部分传统文化手艺。此外,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大多数传统文化隐藏于深山角落或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推广难度大,知名度较低。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其陨落。
(一)优化育人格局,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承载着学生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人次培养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4]。既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渗透,对学生的整体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全面优化育人格局,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全面融合进行协调育人的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融合的内容和方式,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开展有效融合,注重内容的融合、方法的融合、话语体系的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充分的融入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其渗透到每一个板块和环节,充分发挥二者协调育人的效果。例如,在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学生对于儒家文化的渗透较全面,因此认识较深入。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法家等内容融合的较少 ,学生对其认识也比较粗浅。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的范围,导致其融合不全面、深入度不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偏向于理论性,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加具有实际性,因此,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实际案例,辅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理论加实际案例的协同教育。当然,教师在将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的过程中注意二者内容的联系和契合,选取适合的内容是进行有效融合,开展协同教育的关键。
(二)深入日常生活,注重传统文化渗透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育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课堂外便很难形成系统的育人体系。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程内容并不能涵盖整个学科,因此,充分抓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为课堂教育强化赋能的关键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点滴渗透,最大限度的扩展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范围和影响深度,从现实各个层面对传统文化进行熏陶和渗透,不断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因此,学校和思政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课堂内外相结的知识传递和文化渗透,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文化熏陶,加强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力度,充分覆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例如,学校应该加强跟家长的联系,在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通过家长渠道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体验中国优秀传统的礼仪,并让学生明白传统礼仪背后的社会文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充分加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深入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思维和意识,形成课堂和现实生活并举的育人合力。
(三)扩展课堂内容,强化实践育人作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障碍主要在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广泛,很多传统文化由于年代久远、地区差异较大,很难被学生所熟知,进而无法发挥育人的积极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基础山充分扩展课堂内容,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并且利用思政教育课堂充分将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积累和实践体验与感悟。例如,开展传统国学经典书籍的诵读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对我国国学经典书籍进行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积累,且丰富思政教育课程的思想引领。其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知识竞答活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的知识竞答,并且合理设置竞答环节和奖励机制。充分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墨守陈规、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扩大二者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5]。
三、结语
青年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他们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新鲜的想法和开阔的视野,是传播发扬华夏文明的最佳人选,但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不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化的传承也就并非是难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恶前进,推动国家昌盛和民族富强力量源泉和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要资源和载体,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社会,国际形势复杂,霸权主义横行,多元文化冲击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更应该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陈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2019,1.
[2]宋海英,阴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2020,15(33):11-12.
[3]农斯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创新研究[J]. 2021,(03):161-162.
[4]王燕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9,35.
[5]田成兰. 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 , 2019,(0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