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难点突破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4期   作者:谢远冰
[导读] 初中数学应用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谢远冰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中学,福建省三明市 365308
        【摘要】初中数学应用题与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无法取得准确数值,而需确定范围的众多不等关系数量,不等式可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作为中考重难点,本文结合实践经验,针对其所含数量信息复杂、学生思维定势形成等难点进行难点突破策略分析,强调紧抓关键词、注重生活经验启迪以及加强不等式性质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不等式;应用题;难点突破
        针对于数学应用题,其是建立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之上而予以编写的题目,在数学教学中为重难点,同时也是拉开学生数学成绩差距的关键性因素。受限于学生思维特征,加之应用题本身特点、学生解决方式倒摄作用等,对于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具体方法,学生不得要领,畏惧应用题。为使该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本文从几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可提供参考意见。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的难点分析
(一)题目中信息量较大,学生难以兼顾
        在初中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课堂中所选例题大多不会有很多的信息量,且解答方法与教材中具有相似性,因而学生在理解起来较为简单。然而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信息量,使问题的解答难度提高[1]。例如:某经销商分别购进A、B两种文具,各自数量均为10套,并配送给甲乙两家商店来进行销售,甲店所购进文具的销售利润,A文具为11元,B文具为17元;乙店所购进文具的销售利润,A文具为9元,B文具为13元。如果两家商店均分配到10套文具,且要使乙店的利润保持在100元及以上,那么应采取何种方案?面对这道题,已知条件信息量较大,若学生对题意并未审清,而盲目进行未知量设置,便极容易出错,若学生未考虑x+y=10,则对于所列不等式的答案无法给予解答。
(二)学生存在思维定势,进而造成题意分析错误
        在讲解不等式解应用题中,部分教师所用方法千篇一律,以至于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思维定势,难以准确进行题意分析。例如:在毕业季,某班进行毕业合影拍摄,每张底片的定价为60元,冲印6元,若每位学生均可得到一张彩照,且费用不超出8元,求合影学生至少需要多少人?针对这道题,若学生直接将合影学生人数至少有多少设置为x,显然对题目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应设置合影学生数为x,并列出:60+6x≥8x,得出此题答案x≦30。
二、初中不等式解应用题难点突破策略
(一)重视关键字词,设置缓冲区
        对于数学应用题而言,以文字列数学关系式为其由算数解法向代数解法的有效过渡。然而在小学阶段中,恰缺少了这一环,而致升入初中阶段后,学生难以对自我思维方式进行转变,教师也较难体会学生在解决相应问题时所遇到的困难[2]。因此,对于这种境况,需做好缓冲工作,以实现中小学无缝衔接。通常而言,数学应用题题目中“多”“少”“等于”“比”“是”等字词出现的比例较高,针对这些关键词可以对题目中涉及等量关系予以找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抓手,以此助力于其对思考方式进行转变,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学习的更好开展做好铺垫。
(二)加强学生对于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应用不等式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需对不等式性质有准确且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应对此进行强调和深化,要求学生理解: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数值,乘以或除以相同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但若乘以或除以相同负数,则不等式方向需要改变。在对上述性质,学生切实掌握后,在应用题解答中,可有效规避因符号方向错误而造成的解题错误。
(三)重视生活经验的启迪作用
        数学应用题与生活有密切相关性,对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积极开展实践性活动,导入生活情境,使学生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在与现实生活挂钩的过程中,更为清晰的理解应用题题意,转变其思维方式,强化主动探究能力提升[3]。如:某企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科研费用若有一万块的增加,则年利润率就会有1.8万增加,若年利润由200万向245万以上转变,则需至少增加多少科研费用?在对这道题进行解答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未知数怎么设?未知数关系如何建立?用表格对这个关系式进行整理,怎么整理表格?经由上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不等式的学习兴趣。
三、例题分析
         某工厂需要经由一种材料进行共计240个A、B、C三种产品的生产,计划由20个工人于24小时内完成,且每个公认只负责加工一种产品。即,在24小时内,每个工人可完成产品数量为:A,16个,B,12个,C,10个,三种产品的利润分别为6、8、5元。求解:生产不同类型产品的人数若均不得少于3人,那么可有几种分配方案?并且要想使最终利润最大化,采取哪种方案更好?
         针对这一题目,涉及的条件、数量较多,为明晰题意,可将相关的数据一一列出:

  经由上述表格可列出如下不等式方程:16x+12y=10(20-x-y)=240,经换算:y=3x+20。且因题目中提示,每种类型产品的生产人数不得少于3人,则可列出:x≧3,y≧3,且20-x-y也≧3。将不等式与等式相结合,则:20-x-(-3x+20)≧3,经此,可计算出:3≦x≦17/3,因题目中所求为人数,则答案必须为整数,故可取数值介于3、4、5,也就意味着可有3种方案进行人员分配。然后依据于分配方案,计算出相应的利润,哪种利润最大,则为更佳方案。
四、结束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应重视其数学的学习,不等式解应用题作为学生面临的首个难题,教师应通过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从紧抓应用题关键词、加强不等式性质理解以及重视生活经验启迪等环节入手,使学生克服数学应用题信息量大以及思维定势形成等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数学思维模式,进而对数学中难题进行积极解答。

参考文献:
[1]王丽甜. 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突破列方程或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难点[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5):170-171.
[2]黄凤英. 农村初中关于不等式应用题的教学——农村初中初中生应用题解题困难原因分析[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8, 000(010):145.
[3]刘召生.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8, 734(3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