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高中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任海辉
[导读] 知识与品德密不可分,二者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任海辉
        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  414400
        摘要:知识与品德密不可分,二者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观念,更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落实德育教学,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转化。只有将学生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全方面发展型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出教育的育人优势。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现阶段,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高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能仅仅教授给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还需要重视其德育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高中德育教育重要性
        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愈发强调“核心素养培育”这一基本要求。其中,培育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核心素养的中心思想,可对其进行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的划分,具体体现在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责任担当这六大素养中,其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全人教育”是其核心。具体而言,高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其一,个人方面,便于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基础进行夯实。高中时期作为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德育教育的落实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生活和学习,对其日后迈向社会、干事创业极有助益;其二,社会方面,有利于社会中和谐因子的凝聚。德育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修身养性,帮助其消灭偏见、愤懑、妒忌等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学习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一旦培养出高中生良好的道德风范,高尚的道德品质将追随其终身,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
二、开展高中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2.1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品质。为了能够以自身言行举止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借助日常交流或活动开展主动感染学生。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对自己进行反思,创新德育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更高的道德修养。在榜样引领下,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受到良好品格的传递,逐步提升道德素质。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落实。一方面,对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总结,有意识地改进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同时也参加了诸多德育相关的培训,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了解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并设计了针对性的培育方法。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从不迟到、早退,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进行单独的协调和解决。


        2.2融合法律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素质
        法律是维系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根本国策,构建法治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法律素养的提升,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只有从学习时期开始抓起,才能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构建。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情景构建,真实还原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外界伤害。如,家长采用过激的行为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可以求助班主任教师从中调解。如果在校园之中遇到不公平对待,可以大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每一位学生的保护伞,随着逐年完善的相关条例,对于校园霸凌事件进行了遏制。此外,还有一系列威胁孩子们成长的相关内容,此时班主任而应当采用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帮助其顺利渡过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的措施,让高中学生明白,自己即将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独立意识成年人,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任,应当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何事可为而何事不可为。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能够有效降低高中学生的犯罪率,并实现以此为警戒,在面对危险之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尊重学生主体,创新管理制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管理时应更新教育观念,注重以学生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德育管理,引导他们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享有课堂所有者的权利,并意识到德育管理对班级有影响,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德育环境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可以根据教师的分配和学生共同开发班级道德教育管理系统,允许学生独立参加班级的日常管理。在这个人人参与的过程中,将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创新德育管理体系,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的有效渠道。
        2.4加强活动开展,进行针对性德育教学
        比起一味性的接受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更为有趣。因此,高中教师可以重视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学,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获得有效地提升。例如,为了使得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母亲,在妇女节来临之际,开展了“母亲节礼品制作”的活动。在活动开始时,首先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做的事情。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回忆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事,说出了很多母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在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经历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认识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付出,逐渐地产生了感恩母亲的意识。在学生讲述结束后,向学生分发多种素材,引导学生利用笔者所分发的素材,为自己的母亲制作一个小礼物。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进行了礼物的制作,则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把礼物制作好,并写一张表达自己对母亲感谢之情的卡片。通过这个活动,学生逐渐地学会发现母爱、感恩母亲的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渐地获得有效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落实务必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确保德育教学的生动有效。德育工作者还应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磨练耐心与毅力,用专注态度、细致交流、真诚引导来实施德育教育,时时以身作则,处处反躬自省,以便将德育工作有效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给国家、给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庭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48):41-42.
[2]陈小燕,施皓.有效开展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策略[J].作家天地,2019(17):77+79.
[3]罗家敬.试论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J].求知导刊,2019(27):37-38.
[4]袁茜.小议高中班主任开展日常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19(16):32.
[5]曾波.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