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专业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凌晓芳
[导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在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
        凌晓芳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在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学文化融入小学阶段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分析,提出一些策略来帮助数学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小学教育中,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翻阅和查找,为本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想要数学文化有效的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联系实际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几点入手。通过对上述几点的应用和采纳,可以有效推动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进程.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教育
        小学是初级教育机构,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数学则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文化课之一,它是学生理性思维的基础培养渠道。数学文化则不单纯包括知识点,概念公式等,还包括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发散思维和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等,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对我国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具有理论意义,对实际生活中数学文化更好的融入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一、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众所周知是一个趣味性较弱的学科,一提到数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知识繁多,枯燥,定理公式难懂等等,大部分学生因为数学的难度都对这门学科兴趣不高,在上课时,能看到很多学生似懂非懂,还有的溜号,更有甚者在课堂上睡觉。数学文化在课堂的应用就能改变这一现状,在讲解公式定理时,如果附带上定理来源历史的讲解,学生们会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的情境,仿佛在做实验的是自己一般,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们定理的发展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小学生提升了学习兴趣。又例如在计算解决问题时,老师讲解一种方法后,让同学们通过发散拓展思维,为同学们讲解其他解题方法,激发了小学生的好胜心,既锻炼了思维逻辑能力,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养成学生理性思维
        数学文化的融入不单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学生的理性思维,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耐心,细心的性格,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详细来说,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首先会了解到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重要性,会给学生一种细心认真能够保证做事情更加稳健,不会出现纰漏的暗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对待事情细心认真的习惯。其次会了解到面对问题时,不要急躁,要冷静下来理解事物间的联系,找到关键点解决问题,这对未来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最后会培养学生对各种事物的探索精神,主动学习,主动对不熟悉的事物进行推敲,直到找到规律,掌控这件事物,这都是以后让小学生们受益终生的优秀品质。
二、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老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难度不高,所包含的知识深度较低[1]。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老师经常采用口述和板书的方式来讲解,然后靠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调皮闲不住的年龄,用这种枯燥的方式教学对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慢慢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开小差,总想着外面的事物,无法专心,学习效率极低。多数老师针对不听话的学生就是单纯的批评,勒令其改正,忽略了小学生思想文明的建设,导致其越来越叛逆,容易以后走上歪路。


(二)学生兴趣不高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兴趣教育已经成为教学中极其重要的课题,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才会主动的学习,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2]。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占据这绝对主导地位,没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受应试教育方式影响,老师每天对学生开展“题海战术”,认为量变可以引发质变,制约了学生的多样化性格发展,每天像个做题机器一样,渐渐的感觉疲惫,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以后的学习都事倍功半,学生的兴趣教育是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是重中之重。
三、促进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要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首要任务,在课上多为学生展现具有教育意义得课外知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寓教于乐,营造完美的教学氛围。例如:向同学展示蜘蛛的能力,蜘蛛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的网呈规则的八边形,有数学家将蜘蛛称为作图大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吐得网十分规则,半径角度等数据惊人的规整。通过这则故事的讲解,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也教会了他们半径,角度等的测量方法[3]。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包含逻辑分析能力和拓展发散思维等让小学生受益终身的优秀品质,老师应该着重于这方面的培养,在上课时为学生寻找类似逻辑分析的题型,来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例如:
农场主人在死后,将17匹马遗留给儿子们,遗嘱里写着“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归给二儿子,其余给小儿子,他可得到九分之一.”三个儿子实在困恼,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分。你知道吗?
A. 大儿子分到10匹、二儿子分到6匹、小儿子分到1匹
B. 大儿子分到8匹、二儿子分到6匹、小儿子分到3匹
C. 大儿子分到9匹、二儿子分到6匹、小儿子分到2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4]
这类题型对学生思维逻辑方面的提升作用极高。
(三)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文化的融入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变通,将知识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数学测验中,大多数题型都是实际应用题,同样的知识在不同说法的包装下,小学生特别容易混淆。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正常的一元一次方程十分简单,换种说话很多小学生想不到运用方程,数学文化的融入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迷惑性话语背后的深层涵义。
(四)培养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小学生好奇心的一种积极体现,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如何引导小学生将这份好奇心正确的使用,是当前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留下拓展实践类的作业,例如: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出10种以上三角形结构的物品,思考一下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点呢?这样的课后作业既能引出课本中的知识点,又能提升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次数,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养成好习惯。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在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学文化融入进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做法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本文研究中提出的策略主要围绕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和数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而开展的,这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以数学文化为首的各类新式教育方式的实行是必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推动我国教育行业的正向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来. 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基于"奇妙的黄金矩形"的课例研究[J].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6(4):51-53.
[2]叶海英.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关于黄金分割的教学设计[J]. 希望月报:上, 2008.
[3]张博雅.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设计研究[D]. 湖北师范大学, 2019.
[4]阎培英.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数学文化[J]. 新课程(上), 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