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银娇
东方市思源实验学校 5726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使他们能够以道德、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成长为社会所需求的公民。因此,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已经成为所有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基于生活的道德法教学方法引起了教师的关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知识原理的教学方法,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实践中的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父母不重视等不利情况,本文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思考探究
引言
道德和法治是基于社会生活和规范具有极强实践力的学科。这意味着道德和法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仍然使用传统的解说式的方法,那么教育活动不仅会把道德与法治和生活区分开,还会使学生对在无聊的课堂上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下文尝试以深化生活道德和中学法治教学为重点,希望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实施。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演讲课活动时发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和调动抽象和困难的理论知识来将知识内化,为参与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使用基于生命的教学方法。但是,尽管近年来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很高,并且多年来已经进行了新的课程改革,但教师仍然受到实践教育中评分的旧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学内容都脱离学生的社交生活,反映了理想生活蓝图,缺乏现实感。此外,教师创造的情境、设计的实践活动和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与生活脱节,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这决定着教师不能独立进行忽略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变化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由于忽视了生命的意义,必然会被生活所抛弃。这进一步强调了初中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放弃以教师为主体和以知识为主体的教学的概念,放弃将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联系的教学方法。应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增强,体现出道德和法治的吸引力。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兴趣性导入
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老师在上新课导入时只使用苍白的语言,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处在对事物的好奇心阶段,作为老师,需要掌握这一点,将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并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事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当教“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和朋友的成长顺序准备照片,并将其显示为ppt,配上带有怀旧情调的音乐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儿时的记忆。这种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不再觉得课堂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创建模拟场景,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在情境中并尝试。例如,在学习法治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社会上常见的违法案件,帮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提高法律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相关知识。初中学生年龄还很小,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表现意识,使用这些场景模拟,教师可以将无聊的教材文本转换为一幕幕短剧,激发学生参与体验并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类似情况应采取的行动。
此外,教师可以尽量选择最新主题供学生讨论,以体现参与度和建设性。
(三)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活动
道德和法治课程涵盖社会生活领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为此,教师在教育中应实施“回归生活”的概念,让“教学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然后回归生活”理念来深入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介绍典型的例子,尤其是那些学生熟悉的或周围发生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理解力,可以大胆地去社会观察和实践。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情感,对老师所说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内化,并主动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为。
生活化教学是通过生活实例来解释教科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育目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成长为具有道德和法律意识的人。当他离开学校并进入社会后,他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注意课程教育的生活,并不断探索道德和法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结合。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使学生通过整合所学知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后作业不一定是传统的纸质作业形式,教师可以布置日常化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和行为。例如,在学习热搅拌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帮助他们相处,例如放学后帮父母洗脚和看望祖父母等,让学生与家人亲密相处,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意,更爱自己的家。这种形式的家庭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完成家庭作业不仅可使他们感到满足,还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并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素质。
(五)教师从社会化的角度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基础是从生命化和社会化的角度学习和分析学科知识的原理。教师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来生动说明教科书中枯燥的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治节目,例如《今日说法》,并使用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来解释案例。课程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来解释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有关的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学习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相关条文,明确“一国两制”知识点,进一步展开对“中国梦”的研究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高质量的互动关系可以在两者之间更有效地交流信息,并帮助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论指导,并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但是,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教师作为知识载体的角色都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有效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这与互动的质量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来形成多种互动方式,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知识传递,并促进对学生知识的有效接受和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由于它是一种道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在课程中应重视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明确生活化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这门课程的魅力。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成为健康、积极、负责和民主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赵文洁.案例教学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14-115.
[2]秦长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3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