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进芳
(山东威海乳山市第一中学)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获得高中地理有关的核心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下面是笔者在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观念。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始终都是紧密相连的,人与地理相依相存,二者不可分割。认识到人地关系的本质,从人与地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自然而然引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以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走进桂林山水》为例:
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即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有利方面,如:作为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为人类提供居住、防空、储藏场所;
不利影响,如: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不足;对修水库、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等。
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人类活动不合理,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随人口增加,需求增加,人类对环境掠夺式的开发,如:开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过度放牧、无规划乱挖药材,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3.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主要有以下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个人转变观念,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二、综合思维培养
1.注重知识思维导图的构建,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建立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构建学科思维导图非常重要。
如:地质构造部分的思维导图
背斜 成山 成谷
褶皱
向斜 成谷 成山
2.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逐步完善综合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般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
例如农业生产中很多现象都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如:初春季节地膜覆盖、夏季大棚上方覆盖黑色尼龙网、深秋季节燃柴草防霜冻、 冬季北方地区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等。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生活案例,增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1.明确区域有关的核心概念
要明确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首先要明确区域有关的核心概念。区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区域位置、区域要素、区域特征。区域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交通等相对位置;区域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和土壤等)和人文要素(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民族、经济、文化和政治等);
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区域环境,明确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形成地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地图具有直观一览性、地理方位性、几何精确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中空间信息图形等视觉语言,读出区域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地图要素,归纳区域地图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有利于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个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
1.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
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更有利于灵活运用,教师应设法构建富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案例探究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观察、调查、角色扮演、辩论等探究活动中去,让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亲身参与或亲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启示,形成体验,内化知识, 优化观念。
2.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参与。
地理教材的图文表述看似浅显,很多后面的知识是前面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升华,尤其是许多地理规律与原理的掌握与运用,非经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体会和思考不可。
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常用方法有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利用地理教具的制作、利用地理角色扮演等。除了课堂上,户外活动亦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开展地理观察和测量、开展乡土地理调查、开展地理野外考察等。
总而言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和思想的塑造,同时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就能获得想要的成效。我们当代的教育需要培养出全能型人才,不仅知识储备丰厚,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 国亚萍《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