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三重境界——以中学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3期(下)   作者:唐娜
[导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时空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唐娜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市第三十中学          710000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时空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为了保障学生的整体学习模式可以完成有效的实践。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基本目标,树立“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完成历史教学的有效设定,深入研究历史核心素养体系。并将其整体融入教学中,完成历史讲解的三重境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三重境界;中学教育;研究分析
        教师在教学时,对历史“三重境界”进行有效落实,并进行综合教学模式,可以完成对初中生的有效教育。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性,完成历史学科的有效设定,并全面完成初中生核心素养,完成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配比。在历史学科素养中,注重学生的掌握程度,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思维,纠正错误的的理解和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一、完成广度历史讲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完成广度讲解,以保障学生可以根据历史的发生时间,完成有效的学习。历史的功能在于记录,历史可以针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效的描述,因此从过程、角度而言,历史包含了时间、空间以及过程[1-3]。在核心问题中,可以确保学生在核心素养中,体现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在特定的时间联系中,将其空间进行对接,完成事物的观察分析。根据整体的意识以及思维方式,对相关的史料进行辨析,并应用可行的教学体系。在后续教学中,根据整体的工程模式而言,包含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的有效连接,体现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在时空观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意识以及判断能力的增强,以保障对相关史料,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讲述历史的深度,并根据历史事件的发生,设定合理有效的关联性。针对历史教学,教师可以梁启超的“因果律”为基准,对历史事件存在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历史事件在发生时,其自身必然存在“前因”,此“前因”会引发“后果”。教师在分析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时,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保障整体逻辑的合理以及清晰。
        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为什么会再一次的爆发战争呢?究其原因是英法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利益,各类商品开始通过这些口岸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英货对华出口量急剧增长。在之后的10年中,英货的贸易总额开始下降,中间虽有所回升,但极不稳定。运往中国的商品出现了严重滞销,英国引以为傲的工业制品遭遇了最严重的的滑铁卢;反倒是中国商人在五口通商之后赚了盆满钵满,中国的一切对外国人来说都非常新鲜,接导致了中国的贸易总额成倍增长,英对华贸易的贸易逆差更加严重,即便是英加大对华鸦片走私,但走私的盈利还不够中国出口丝绸的利润,英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当时工业水平位于第二的法国,其国家的工商业者也迫切地需要寻找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尤其是在英国的宣传下中国简直是一块处女地,庞大的中国市场所包含的高额利润足以让他们赚到昏厥。进一步扩张沿海版图,防止出现英第一次登陆的情况,出于共同的目的,英法勾结在了一起,共同侵华。而这场战争也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社会矛盾激化,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二、品鉴历史自身的深度
        在品鉴历史深度时,教师必须根据历史事业深度,完成其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需要对历史的进程进行认知。随后,了解我国的发展,并根据相似的历史,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品鉴出历史自身的深度,需要避免简单的对历史故事讲解教学体系[4]。教师通过引导,可以保证学生主动的融入历史中,揭发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以及科学性。通过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唯物观点。在社会基础以及发展规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有效认知。通过历史表象,认清历史本质。在唯物史观的有效引领下,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以及客观判断,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关系。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三大关键点,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时间进行相关环节点的认知。此外,教师跟学生展开全面沟通,使学生分析抗日战争的相关含义。通过抗日战争,不仅使得我国摆脱列强主义,同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更对世界的和平局面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为我国后续提供相关的发展观点(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三、落实历史的综合体系
        落实整体的历史综合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分析历史的主角。对历史而言,历史的主要角色,是“人物”以及“事件”。历史自身的人物通过某种行为,才能够引起相关的历史事件[5]。因此,教师在设置历史课程中,其主要目的可以让学生分析此事件中各人物的性格。以使学生通过人物以及事件等,保障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追求、有能力的全面性人才,体现家国情怀,实现国家富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国目前在教育中,针对中学生,全面追求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推动“隐性德育”,发挥德育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历史学科中,贯穿德育教育可以保障学生发挥综合性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实现模范目标的设定。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百家争鸣》一课中,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时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可以从历史环境、文化背景、出现原因、流派代表,影响等方面进行着手。因此,学生在挖掘课本中每个人物的故事与相关的启迪影响时,可以促使学生品味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得出合理结论。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达成历史教学的三重境界。
【参考文献】
[1]黄伟. 素养引领下的教学设计之一:"历史学科逻辑"指引下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以《洋务运动》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20, 000(003):P.3-5.
[2]唐作莉.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种史观运用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中心[J]. 西部学刊, 2019, 000(019):16-19.
[3]孙淑松. 历史教学的三重境界——以中学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J]. 中国教师, 2019, 000(004):58-61.
[4]庞丽娟, 贾丹丹.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中学历史教学策略——以统编版"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 456(06):18-19.
[5]陶荣. 基于时空观念培养提炼教学立意的三重境界--以二轮复习《辛亥革命》一课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19, 000(007):P.4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