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视化课堂,促使小学数学实现有效发展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杨忠平
[导读] 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界也在积极创新变革

        杨忠平
        山东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
        摘要: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界也在积极创新变革,依据社会对人才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将素质教育列为重要的教育方向。小学数学科目是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可视化课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可视化课堂;教学优势;构建策略
        可视化课堂是从图像的设定出发,以发散性思维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并通过可视化方式推想其中的联想性。利用可视化课堂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习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可视化课堂的教学优势
        可视化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推理构建对应的数学构思,并完成相应的计算的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1.1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改下提倡数学教学要全面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试化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科目的核心和精髓。传统上课模式就是以老师为课堂的教学核心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是教学活动的“观众”和“旁听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如同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的记忆公式和定理,解答过程就像背诵课文一样。这样的数学教学无法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只能是单一的重复着教材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模式具有清晰的认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实践,利用可视化课堂帮助学生建立想象和拓展的渠道,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答,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2加强学生的数学自主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充分利用可视化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可视化课堂的直观性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敏锐的捕捉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机会,结合精确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语言,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继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教育中应该以引导为教学的先决条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学习能力。应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热情,教师或者教材传授给学生的不断减少,而引导学生去寻找未知的应该增加。

数学教师应该在利用可视化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通过学习欲望的激发带动学生主动去探寻数学知识的奥秘,在千变万化的可视化思维导图中传递知识的火炬。
2.小学数学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可视化课堂通过对学生大脑的开发,左右脑形成互动,加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公式定理与拓展和应用联系到一起,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2.1建立数学思维导图
        可视化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思维的发散在大脑中形成对学习的知识的大概轮廓,从中寻找到疑点难点,利用寻觅和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在不断的搜集和探索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灵活的深度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举例来说,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多边形,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求一下多边形的面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将求未知的多边形的面积转变为求已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再进行相加,以此方式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的指引,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2.2加强互动可视化教学
        互动可视化课堂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问题,使学生不断加强思维导图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与思维品质。可视化课堂应做到生动有趣,保证学生有参与的欲望。例如在某教学案例中,数学教师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播放一段动画短片,在动画短片中包含了花朵、小猫、小狗、皮球、毽子等事物。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们计算各种事物的单体数量和总量,比如毽子总共有几个,小猫抱走了几个皮球,小鸟摘了几种颜色的花朵等,各个小组分组竞赛,看看哪一组算得最快,哪一组的答案最准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同时进行分组学习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通过每组解题答案结果的比对,引导学生们开拓自己的思维,愿意思考,敢于思考,加深学生们对数学解题过程的印象,巩固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加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互动模式完成可视化课堂构建,推动学生对知识理念的认识。
结束语:小学数学可视化课堂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完成思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学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芳,薛晓东.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2021,18(2):153.
[2]许文雯.构建可视化课堂,促使小学数学实现有效发展[J].考试周刊,2021,(5):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