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辉
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 414400
摘要:所谓问题驱动教学法,主要指的教师采取提问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问题思维,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其合理地引入到高中化学课堂中,能够一改传统化学课堂中枯燥性、单一性的特点,并为整个课堂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探索意识,使得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听课,从而助力学生化学学习质量进一步提升。文章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法展开研究和分析,给出具体可行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运用探讨
化学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相较于语文、历史等人文类学科,高中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需要学生扎实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整合和知识运用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选择教学方法,保证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针对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而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合理地引入问题驱动法,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鉴于此,下文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作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一、选择好合适的问题
问题是问题驱动法的关键,问题合适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问题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地选取和设计相应的问题,一般来说,首先教师需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思考性,属于学生认知体系范畴之内,若选择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认知范畴,则会导致学生难以找到思考的出发点,若是一些简单地概念性问题,如“氧化还原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概念,学生则只需要背诵即可回答,这也导致实际的问题失去思考价值。其次,所选择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既要保证所选择的问题能够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保证所选择的问题能够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
如,在引导学生去探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无机非金属材料有那些特点”、“除了硅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无机非金属材料”“非金属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之间有那些区别和契合点”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框架,在脑海中联想旧知识,从而进一步发散学生的问题思维。
二、做好介入引导
在实施问题驱动法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进行知识介入,因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偏差和思维定式,若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加以科学引导,将会使得学生误入歧途,很有可能会使得学生走上相反的道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以此来最大程度上发挥问题驱动法的价值。
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复杂且繁琐的问题,待学生完成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沿着思维导图的路线来寻找问题的切入口,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呈现和展示自身的思维过程,从中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第二,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问题思考过程中,和学生建立完善的讨论机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和完善思考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
在给学生设置问题时,教师需要注重优化设置教学问题,保证教学问题具有环环相扣、层次性的属性,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拓展,这也对学生投身于实践学习提供极大的助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性、灵活性地把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教学“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设置一下问题:(1)石油和煤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石油和煤中有哪些共同的化学属性;(3)石油和煤化学性质中有哪些异同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思考和学习化学问题,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同时也帮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学生中拓宽化学思维,强化化学应用意识,以此助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法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常用的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将其合理地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丰富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化学教学资源、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等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职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所设置问题的层次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西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人生十六七,2018(18):103.
[2]章卫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0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