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3月上   作者:吐尔逊阿依·买买提
[导读]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不仅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缓解,减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且还促进了友好型社会的建成,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必要举措。

新疆库车市水利局阿克吾斯塘乡水管站 吐尔逊阿依·买买提    842099

摘要: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不仅有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缓解,减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并且还促进了友好型社会的建成,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必要举措。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因此,必须重视起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多年来,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水土保持的理念和技术等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在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只有在生态体系有效保护下,才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最终实现有效防控水土流失,实现生态健康发展。
        1水土保持与生态环保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水土保持是对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两种资源,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并且对于区域生产和生活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阻碍区域性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2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
        2.1涵养水源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球共识。然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淡水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口的1/4,怎样节约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的水土保持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根部会吸收地下水分,能够储存一定的水分。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在暴雨气候下,水资源在流经森林区域时流动速度会相较于其他环境大幅降低,从而使得水分能够缓慢渗透入森林的土壤内,最终汇入林中溪流,可以预防洪水灾害的发生;而在枯水时期,森林中土壤蓄存的水分能够避免河流干涸,从而起到调节流域水体流量的效果。
        2.2防风固沙
        由于我国早期经济发展走上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森林的乱砍滥伐问题十分严重,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一度猖獗,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遏制沙尘暴,就必须进行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降低风速、减少荒漠化,实现防风固沙的效果。植物的根部可以保持水分,由于森林的截留作用,可以阻挡风中携带的沙子通过,大大减少了沙尘暴发生的概率。
        2.2改良土壤
        进行水土保持通常是通过造防护林等方式,防护栏不仅能够大幅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且落叶等物质可以被土壤吸收成为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目的。比如某些土壤粘性过强,或是砂质过多,水土保持功能可以对此进行改善,形成团结粒、增强氮磷钾等养分、增强微生物和腐殖质,最终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
        3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紧迫现状
        很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导致过度开发严重,自然资源也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不断出现恶化和失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1土地荒漠化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必要的一项自然资源。


地球上约1/3的土地是干旱的荒漠地区,以沙漠为主。由于对沙漠边缘地带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流沙向外侵蚀,造成土地荒漠化,引起更多土地良田被侵蚀。目前土地资源被破坏和毁灭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地沙漠化。根据大量数据显示,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总面积的1/3,形势不容乐观。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任由其不断发展扩大,就会演变成大面积的沙尘暴。
        3.2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虽然我国大气污染近些年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冬季,雾霾天还总是会出现,这跟我国长期使用燃煤有很大关系,煤炭消耗大,导致部分地区酸雨污染严重,尤以西南和东南部酸雨区最为突出[1]。
        3.3水环境污染呈现恶化
        全国各大河流湖泊有近半数受到严重污染,将近90%的城市水质超标,几千公里河段内的鱼类几乎全部灭绝,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中小河流不满足渔业水质标准,每年的污染死鱼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四亿元之多,严重威胁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
        4加强水土保持的有效对策
        4.1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管工作
        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水土流失负有一定责任。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因此许多农田被毁,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负担,而且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的不达标排放、森林的乱砍滥伐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治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在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时,应当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不合法不合规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惩治,向城市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积极植树造林,选取生存能力强、适应性良好的植被进行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
        4.2做好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支撑
        在水土保持中引入科学技术,重点是形成科技的支撑作用。在无人机等设备的运用下,可以运用无人遥感等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辨析,形成现场勘察,通过水土保持的动态性管理,有效引入管理先进手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保持监控中需要从高效、精准和全方位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水土保持中能够形成广泛性的运用。利用3S技术进行水土保持的监控,可以形成有效的区域性水土保持规划,促进在提高数据精准度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和有效规划,在形成合理和可行的水土保持策略下,才可以发挥检测成效。
        4.3加强治理
        近年来,政府对于风蚀沙化问题高度重视,尽管已加强沙源治理的投入,但也未能面向所有区域,未将投入合理利用,治理工程需做到巩固、有效、合理,使工程的规模、水平、质量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针对泥石流频发地及危险区,应加强防治保护,严格掌握该区域的项目工程活动,缩减水土流失。建设先进的工程运行管理体系,设立分工负责、分步实施、分层管理、规划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实行按项目管理、按计划立项、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的法人责任制度。运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提升当地牧民法制意识,建设监督水土管理体系,运用法律法规制约行为,缩减水土流失的范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采取生态性措施下,能够打造生态涵养区,在推动水土治理下,可以从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的角度,形成综合管理和系统治理,从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青青.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珠江水运,2020(17):86-87.
[2]胡仁强.探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新丝路:中旬,2019,000(010):P.1-1.
[3]周魁.水土保持治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2019,000(011):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