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吾买尔·喀斯木

发表时间:2021/5/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3月上   作者:吾买尔·喀斯木
[导读] 农田水利工程对保障农田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要结合生态环境因素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控制农田水利工程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所具有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促使农村地区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疆库车市水利局阿克吾斯塘乡水管站 吾买尔·喀斯木  842205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对保障农田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要结合生态环境因素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控制农田水利工程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所具有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促使农村地区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在当前的农田生产过程中,人们为了能够充分保障农田生产的质量,大力修建各种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农田生产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的灌溉辅助下,能够极大地节约农田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同时还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能力。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对生态环境带来许多影响,在本文中概述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情况,然后结合水利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改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合理运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保障农田生产顺利。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中,修建最多的是灌溉和排水工程。灌溉排水主要是很好地满足农业产生实际需求,但是,这类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同时还会对某一区域中的植被等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此外,这类工程还呈现出线性特点,对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例如土方开挖以及回填都需要耗费大力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会对原有植被生产环境生产破坏作用。再如,开挖过程中加剧土壤疏松,遇到雨季则易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二、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1.开挖排灌渠道会导致边坡裸露
        开挖排灌渠道会对农田周围的地表结构造成影响,岸坡上失去植被,失去了水土保持的功能。其次,建设田间道路时还会对地表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减弱。加之边坡植被破坏,在雨季容易诱发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通常,在开挖排灌渠道时,开挖的松散土壤经常会放置于排灌渠道两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雨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回填边坡稳定性较差
        在建设排灌渠道的过程中,渠道防渗衬砌后,需要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这样会在局部形成回填边坡,而回填边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植被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遇到雨天冲刷或排灌渠道内的水冲刷,会导致边坡垮塌,使得前期工程遭受影响。
        3.废弃物影响原有的地表结构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对原有的土质沟渠进行开挖,这些开挖出来的泥沙和土方需要进行沟渠回填或者修筑田埂,一些不必要的泥沙和土方需要外运。此外,开挖渠道和修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渣,如果对这些建筑废渣未能有效处理,在雨季的影响下,会导致建筑废渣回流倒排灌渠中,最终流失到农田。
        三、农田水利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于生物产生的影响
        由于水利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田间的动物繁殖环境和栖息地也受到影响。许多水利工程基本采用的是混凝土砖砌或者是预制板材料作为防渗衬砌,控制深度为0.5~1.3m,体型矮小生物掉落则很难逃脱,再加上地表土壤十分粗糙,在水土保持方面的能力不足等,对生物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大量的化肥农药达到灭杀害虫、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但过量的化肥农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中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另一方面,在使用农家肥进行灌溉、培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家畜的养殖粪便未通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农田中,进一步加重了农田土壤和水环境富营养化,导致严重的水华现象。农田中的水生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一部分的氮磷钾,另一方面,植物根茎能够积蓄更多的养分,底泥中的微生物也能够分解氮磷,因此,原生态的农田水利结构具有一定的水体自净能力。
        四、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1.强化并完善相关制度
        生态环境体系的建立,单纯依靠自觉是不可能完成的,一定要调动起多方面的力量,并且还需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机制,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环保人的头上,这样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任务的落实,也能进一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单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环境问题却异常凸显,环境保护工作应成为集体性行为,因此,要强化部门间的合作,在监测机制有效的引导下,明确各自分工,并进行协同合作,进而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发挥应有之力。技术人员要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最大程度的运用到环保领域中,可帮助监测部门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从而为数据的分析提供有利基础,以形成系统性报告,让人们更好的发现和感悟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我们生活空间的剧烈变化。
        2.优化工程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要做好充分调研,在有限的投资下,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工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工程使用及安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及环保要求,要融入“生态设计”理念,要开展生态化工程设计,以达到既满足主体工程功能需要,又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在满足灌溉与排水需要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沟渠密度和田问基础设施占地率,减少渠道衬砌带来的不利影响。单体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安全、生态环境、景观功能等几方面的因素,做到统筹兼顾。在沟渠衬砌防渗方面,要因地制宜,不应以减少输入损失为全部硬化,应保留适量土质沟渠,原则上设计水位线以下采取防渗衬砌,以上应采取生态护坡,充分发挥其生态、地下水补给等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型沟道。一般情况下,主要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而排水沟可以采取干砌石、无砂混凝土,砖砌不批荡,在排洪沟末端扩大水面,增加湿地范围,使其对水体氮磷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拦截、通过水面蒸发调节局部小气候,同时增加地下水补给,有利于涵养水源。尽量避免大量使用混凝土、浆砌砖、浆砌石衬砌,设置生态孔洞、生态廊道,设计动物逃脱斜坡和台阶,减缓水流速度,为田间动物和渠岸坡植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渠道水体自净能力,避免水环境恶化。
        3.建后综合评佑,加强项目后评价和考核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农田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建设完工之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价环境的审议情况。通过这种科学的评估方式,能够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期的项目开展积累宝贵的经验,使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水利工程建设后的农田生态环境进行损益分析和评价,还有利于发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进一步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随着农田水利建设逐渐完善,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支持下,农业产生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也可以实现节约的目标。但是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并且能够结合农业实际产生情况而找到具体解决的方案。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同时做好设计工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加强监督等方式,保障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从而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冹绯,郭肖颖,崔珺等.渠道化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0,32(5):57-66.
[2]刘晓南,黄燕,程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生态设计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20,24(1):1-11.
[3]刘振明,魏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农经,2020(02):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