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琴
成都市成华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以及颈椎骨关节及韧带肌肉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或继发性改变的情况,全称为颈椎骨性关节炎,是一类由于刺激或压迫脊髓血管及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发生在颈、肩、上肢系列的疾病表现。现代医学主要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人群最多)、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最严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发于中年人群)、椎动脉型颈椎病(高发于30岁以上的人群)。颈椎病作为一类致残性比较高的疾病,建议及时就诊。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由于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1.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病因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引起的,内因主要包括: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外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侵袭督脉及膀胱经所致,长期伏案或动作失度会使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也比较容易引起颈椎病,症状为上肢疼痛、麻木等。此外,认为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有着紧密地联系。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医治颈椎病以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治则,针灸穴位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2.1针灸治疗颈椎病实例
现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实例做出介绍: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于“眩晕”的范畴,病机为元气耗损所引发的肝肾不足、脾胃虚弱,进而又会引发气血亏虚、水湿内停津液停滞,出现痰浊中阻、过度劳累劳倦内伤、外在风湿邪入等,进而引发患者气血凝滞、经脉失调、脑失所养、不通则痛,补益气血、填精生髓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方式,采用针灸的方式刺激外部穴位,以起到疏经活络和消肿止痛的作用。具体的针灸操作为:先令患者行坐位,然后进行取穴,选用的穴位是风池穴、颈夹脊穴、百会穴、风府穴、内关穴、大椎穴、太冲穴,然后对以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毫针进行点刺,进针点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左右,建议1日针灸一次即可。
此外,颈椎病在针灸时会配合推拿共同作用,以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具体的操作为:推拿师先用双手腹揉患者的颈部肌肉,然后对曲池穴、外关穴、肩中穴、合谷穴、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拿,最后叩击患者上肢和大椎,建议每日进行推拿1次,每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即可。该法具有显著的疗效。
2.2其他针灸疗法
部分医者认为颈椎病的治疗应该以控制湿邪为主,湿邪可致瘀,脏腑功能紊乱、肝肾亏虚、湿邪为患是基本病机,治疗时要处理好正邪表里的关系,根据中医认为的急则治标,主要起到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之效;缓者治其本,以起到补肝肾、滋养气血和强筋健骨之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包括:颈夹脊穴、关元、神阙、哑门、身柱、风府、中脘、命门、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公孙。
2.2.1具体的针灸操作
根据颈椎病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可以实施相应的加取穴操作,如对于出现压痛的患者可以取阿是穴、天宗穴,起到疏通经络止痛之效,上肢麻木者则加手指麻痛者加曲池、合谷穴,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穴,以起到祛风醒脑、明目止痛之效等。
具体操作时让患者坐好,微微低头,使用30号毫针,从夹脊穴向颈椎病斜刺,等出现抵触感时,可以上提少许行针得气后,然后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开始向项、肩臂部传导,大椎穴则使用直刺法得气后,将针稍提令针稍稍提起,同样是平补平泻法,使得针感向肩臂传导;肩井穴则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提捏起肩井穴,右手用针直刺入肩井穴,得气后,微微向颈部斜刺,使针感向项部传导,对肝俞、肾俞、足三里行捻转补法,其余各穴继续行捻转泻法,留针10至15分钟,建议一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基本处方为:颈夹脊穴、凤池、天柱、大椎、肩中俞、肩外俞、肩井、曲池、合谷、外关、后溪)
对于伴有风寒者可以加风门、风府穴,以起到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效;气滞血瘀者可以加膈俞、条口穴,以起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3.结论
颈椎病的病位在颈,常出现颈、项、背、上肢等处的疼痛,中医使用针灸来治疗颈椎病。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实例,对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方法展开了介绍,并提出了其他的针灸疗法作为参考,包括随证加减法。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效用。戢琴(1985-),女,四川双流,成都市成华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科,主治医师,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