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红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00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在动、植物药、矿物药中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要求,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后,必定会带来一定的量变或质变。因此,炮制的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临床用药;炮制
1、中药炮制绪论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特有的制药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制”、“修事”。如汉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中用“炮炙"一词;刘宋时代雷斅的《雷公炮炙论》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则多用“修事”;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药物正文中设“修治”专项;清代张仲岩的炮制专著称《修事指南》,用“修事”作为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从历代有关资料来看,虽然名称不同,但记载的内容都是一致的,而且多用“炮制"和“炮炙”两词。为了保持炮制的原意,而又能较 《修事指南》,用“修事"作为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从历代有关资料来看,虽然名称不同,但记载的内容是一致的,而且多用“炮制”和“炮炙”两词。为了保持炮制的原意,而又能较广泛的包括药物的加工技术,现多用“炮制”一词。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其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中炮制的研究,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并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活、生存必须劳动生产,必须猎取食物。由于人类的增殖,鸟兽鱼之类不敷食用,则尝试草木之类充饥,人们常误食某些有毒植物或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炮泻、昏迷,甚至于死亡,有时吃了之后使自己疾病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这种感性知识积累 便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为了服用方便,就有洗净、将整枝整块的擘成小块、锉为粗未等简单加工,这便是中药炮制的萌芽。
中药炮制 结合汤剂配方等各种需求发展而来。由历代多位医药学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医疗知识获得,是中药制剂引入临床的奠基。在临床应用中,合理选用炮制品能得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2、 方剂中炮制品的选用列举
2.1理中汤
理中汤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其方组成为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原方中用的人参大补中焦之气,但根据虚的程度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参,中焦虚寒、气虚畏寒宜选用红参,气虚畏寒症状不明显当选用党参,中焦虚寒、不需峻补可用米炒党参,气阴两虚、口干口渴宜用西洋参,中焦虚寒、虚热灼津当用北沙参,中焦虚寒、脾虚不运痰湿选用南沙参,而中焦虚寒的老幼不受峻补的用太子参。姜的选用,中焦虚寒而兼有内湿者用干姜;中焦虚寒、胃失和降、呕吐腹痛者用煨姜;中焦虚寒而需要温经止血的则需要选用炮姜炭。方中的白术用生白术有部分病人会导致腹胀,有需要健脾止泻的选用土炒白术,健脾消胀选用麸炒白术。
2.2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的组成是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四味中药组成,主要用来治疗肝脾不和所导致的痛泻。在现代研究中认为痛泻要方可以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等。痛泻要方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因为生白芍酸寒,容易导致损伤脾阳致腹泻,生白芍性味寒凉,脾胃阳虚的一些患者禁止服用。炒白芍寒性减弱,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肝郁脾虚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炒白术侧重于燥湿,生白术侧重于健脾,根据需要选择炮制品。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但是陈皮炒了以后,它的作用主要更偏向于燥湿化痰,炒增强香气醒脾。
2.3四物汤
方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组成。四物汤是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调理血虚、疏肝健脾,根据不同适应症选用不同炮制品,血虚兼血热用生地清热、滋阴、凉血,血虚无热者可用熟地滋阴补血;血虚兼腹痛者用酒白芍,以防酸寒之性损伤脾阳;血虚兼瘀滞者当归和川芎用酒炙品。
2.4缩泉丸
方由山药、益智、乌药三味药组成,三药合用,温肾祛寒,使下焦得温而寒去,则膀胱之气复常,约束有权,溺频遗尿可痊愈。方中益智仁生品主入脾经,温脾止泻,収摄涎唾,而盐益智仁主入肾经,温肾固精,缩尿。
3开展中药临方炮制意义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很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又是中医工作的法则,从诊断到治疗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人体阴阳的盛衰,气血及脏腑的寒热虚实,气候,环境及生活起居对人体的影响。因此,治疗原则、遣方用药都必须根据这些情况,针对病人的具体病证作出正确决定。但中药的性能和作用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炮制来调整药性。所以中医运用中药基本上都是以炮制后的饮片配方。
中药由于成分复杂,因而常常是一药多效,但中医治病往往又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力求符合疾病的实际治疗要求。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理、病理也各有不同,用药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中药品质是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临床用药中,医生用药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炮制品,而日常工作中,对于法定饮片范围以外且用量较少的炮制品种,常用替代品或者直接用生品,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辨证论治、因病施治、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个性化给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法则。而中药炮制,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关于中药加工对药效的影响,古人非常重视,其加工是多样化、随机性的,以适合复杂病证治疗的需要。中药临方炮制即具有批量小、操作灵活 的 特 点。中药的临方炮制为中医治疗方案多样性和个性化给药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根据临床用药所需,加强中药临方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