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 姜山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姜山
[导读]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
        身份证号码:23010219830814xxxx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之一,在这一战略下更体现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在城乡规划角度下,如何做到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实施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引言
        在我国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同区域的乡村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为了兼顾公平,为了平衡区域发展效率,就必须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根据当地乡村特点进行科学设置,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还应通过公共设施建设、教育与卫生设施优化为乡村精神文明振兴提供基础条件。
        1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使乡村产业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丰富其产业链。创造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满足乡村人民的生活需求,还是加强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提高乡村人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乡村文明体系。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法治、德治、自治的体现,有利于发挥乡村人民集体组织的自主性。实现乡村生活富裕,就要消除贫困,增加乡村人民的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乡村的综合实力,保障综合乡村发展实力,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2.1通过机制创新路径实现农村振兴
        制度和机制是社会发展活力的关键。随着创新机制的坚持和生存,城市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所有企业都在蓬勃发展。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充分激活市场因素和关键机构,开放渠道,确保大多数农民能够分享改革红利。对于乡村振兴策略,一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会计基本制度,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承包经营区“三权分置”制度,保持与土地的稳定承包关系。它通过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来给了农民一颗“定心丸”,并且对促进大规模农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组织寄予厚望;二是它必须深化集体权利制度的改革,保护农民的权利,建立和维持集体经济;三是考虑到各种治理形式,我们需要发展新型的农业管理机构,改善农业服务体系,并实现小型农场与现代农场之间的有机联系;四是为了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新局面,有必要积极鼓励城市农民和居民回归乡村创业。
        2.2构建新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要素的互通互流
        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统筹等各项策略,可以有效地为农村建设以及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农村处于城市的附属地位,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城市地区。而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将农村放置到与城市平等的位置,从农村的人口、空间、产业、经济以及发展等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村内部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乡村振兴计划将农村地区的住宅以及宅基地改革作为农村土地规划的首要途径,致力于最大限度开发农村的潜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为乡村建设提供足够的空间。
        1、增建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内容包括教育、体育、金融、文化以及商业等各个方面,其中市场主体的投入以及发展是整个服务设施建设的主体。

可以通过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创造更多的土地优惠以及税收优惠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当中。大力增建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有效提高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而增加乡村第三产业的占比,完善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乡村地区人口的充分就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乡村地区的宜居程度。
        2、增建乡村的基础设施。在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由于发展比较落后,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过于落后,总体表现在除通信设备之外的其他各类各种基础建设方面,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垃圾回收以及天然气设施等各个方面,总体表现为建设水平落后,与城市地区相对差距较大,存在明显的产业发展障碍。为此,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增加对于农村建设的投入资金,以充分完善我国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地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适当的引入社会资源,以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覆盖率的增加,将会大大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帮助。
        2.3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1、致力于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以往利用打农药等方式追求产量的方法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培训教育,努力推动农民的传统发展观念向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转换。相关人员可以适当合理地调整种植、养殖方式,改善现有的生产结构,致力于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使得农产品更受主流市场的欢迎。比如,创建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大力支持“零添加”的有机农产品流入市场。从政府管理角度来看,要坚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积极利用新技术强化技术支撑;要全力构建完善有现代化特色的农业生产结构、经营销售模式以及生产技术监管体系,促进种植养殖为一体、农林牧渔四方面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稳固我国第一产业—农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才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成为农村地区的朝阳产业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夯实基础。
        2、新建旅游休闲、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落实的基础保障。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在短时间内合力创建并大力推广如智慧农业、旅游休闲、网络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比如,可以着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积极创新观光游、生态游等一些农业+、旅游+的融合模式,研制具有强烈的农村特色和旅游文化的农产品、纪念物,从而合理延伸农村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的特色全部融合在一起,提升产业价值。
        2.4加强乡村地区人口素质培养
        在乡村规划落实的过程中,人口是关键要素,促使农村地区的人口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之中,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在此过程中优化乡村人口素质,保证乡村人口能够正确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能够正确落实乡村规划的内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因此,基层单位和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方法,提升乡村人口的素质。此外,还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乡村养老模式,为青壮年劳动力解除后顾之忧。要大力发展乡村自我养老模式,更好地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必须了解乡村战略实施的重点,并确保在正确的道路上有效地实现农村发展。机制的变化,行业的发展和技术都有不同的路线。为了根据新时代的相关需求,我们要创造新的城乡发展格局,进一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凌宇.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智慧城镇,2019(09):40.
        [2]游畅.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初探[J].中华建设,2018(08):108.
        [3]郭丹丹.乡村振兴下的乡村规划“留白”[J].行业研究,2019(0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