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3期   作者:周梅娟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政策稳步推行,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越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

        周梅娟
        溧阳市昆仑小学  江苏省溧阳市   2133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政策稳步推行,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越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故而,教师在综合分析现阶段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以及其学习偏好之后,决定从课堂故事引导、文化基础内涵,以及亲子密切沟通等方面出发。教师希望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国学文化素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小学低段的语文知识期间,需要充分研究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设计和学生学习实际相契合的教学策略,用以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引入大量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积极拓展国学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情境模拟,同学生进行综合性对话,来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一、对比识字教学设计,实施系统识字教学
        在汉字家族里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字,将这些字放置到一起学习,可以有效的增加识字教学的系统性,提升学生们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故此,对比识字法也是我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对《井底之蛙》一文中“渴”“喝”二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根据二字的字形特点使用了对比识字法。首先,教师先展示这两个字,然后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字哪个字念‘kě’,哪个字念‘hē’吗?”接着,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己对汉字造字原理的了解,对这两个字的读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了如下结论:口渴需要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喝水需要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这样的对比识字活动,不仅可以以系统化的识字方法减轻学生的汉字识记压力,而且还能在对比分析中发展学生的理想思考能力和辨析总结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二、日常化积累,增强学生文化积淀
        在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积累习惯。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将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内容,以一种合理的顺序进行表述的过程。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有效的写作内容积累。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素材积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摘抄,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和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记录,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约深厚。
        例如,教师为学生拓展经典诗篇《咏鹅》时,就可借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素材积累和应用。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其中涉及到的重点词句,以及其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对积累的内容有深刻的学习印象。而后,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记忆其中的中心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并为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最终,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要求学生合理使用积累的内容,使学生收获知识积累带来的成就感。
        三、拓展国学知识,提升学生文化认同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质量,教师应当从小学习低年级开始,为学生们渗透大量国学知识内容,以此使国学知识深入学生内心,从而起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作用。对于社会而言,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由教师为学生们拓展相关国学经典知识内容,使学生们具备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气质”和“家国情怀”。

因此,教师在实际指导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内容期间,会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相关国学知识内容的拓展和教学,使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多有趣的国学知识,从而不断丰富学生们的文化认知,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国学文化经典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授《大禹治水》的故事时,可以为学生们拓展相关的国学文化故事内容,以此丰富学生们的认知视野。小学低段的学生因为其年龄原因,对于国学知识中的故事内容特别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结合诸多有趣且通俗易懂的故事内容,为学生们拓展相关的典故知识,以此起到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化作用。故而,教师为学生们讲解诸如“夸父追日”、“立木为信”、“卧薪尝胆”等故事内容,使之能够充分吸引小学低段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此外,教师为学生们拓展的相关典故知识内容,可以为学生们展示国人最朴素的思想道德和志向追求,从而有效影响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认同观念。
        四、精彩典故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中关于思想品德的知识内容。在教师综合分析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之后,决定采取故事教学法指导学生的思想品质教学。为此,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状态,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故而,教师从众多国学典故中为学生筛选精彩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相应的思想品质道德要求。通过教师为学生进行精彩的故事讲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升华。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引导中,就可结合精彩的典故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其中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在关于“诚信”的主题活动时,就可为学生讲解关于“曾子杀猪”的典故内容。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故事的过程讲解给学生,使学生明白“言必信,行必果”的基本处事原则。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才能够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公信力。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解“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知识,告知学生假如没有信誉,欺骗的行为就是人自毁前途的开始。通过教师对学生讲解相关的精彩典故知识,使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引入信息技术,探究学生兴趣因素
        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需要教师确立学生们“教学主体”的地位。在教师看来,当前的语文知识教学,围绕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呼应,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有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可以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其本身的学习意愿。因为现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相对初级,对于学生们实际理解能力并不太高。所以,教师更应当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解析和指导,从而能够使之调动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古诗《静夜思》时,就可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为此,教师将《静夜思》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拆解为三个部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而后,教师着重就作者生平、故事内容、字词释义进行课件创编,使之能够动态化展示其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们展示动态化语文知识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为学生们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从多个角度为学生们阐释语文知识的深层含义,从而切实提升了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学习需求,设计相关教学策略,用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传承和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9(12):53-54.
[2]曹振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华夏教师,2019(17):58-59.
 [3]汪洁飞.借慧眼 学写字——小学低段形象写字教学法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52-54.
[4]林柳波.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