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3期   作者: 周秋苑
[导读] 十年树人,育才要从小抓起,从德育入手
        周秋苑
        深圳市红桂小学 518000
        摘要:十年树人,育才要从小抓起,从德育入手。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开展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想要实现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天然优势。据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设想,并不断在语文教学中扩大德育渗透层面,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除了要教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外,还应注重塑造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学习,正确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接触到德育教育思想,体会德育的核心理念和学习价值。每个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都有责任,任重道远。教师必须做好自己的引导者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道路。小学阶段教师会陪伴学生经历关键的成长过程,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塑造恰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正确的道德观念,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下面,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性建议。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阶段,教师在文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在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仿效对象,教师的思想境界影响着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的想法,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举止,也将成为学生衡量事物好坏的最根本的依据。所以,教师应大力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工作,提高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这样就能更好地借助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平台,运用语文教学工作中独特的文化艺术风采,为学生营造一个奋发向上、团结互助、身心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想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辅助教学,将爱国主义思想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教师可以灵活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以电子邮箱、新浪微博、手机微信等方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和交流,提升家校联系的紧密性,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层面的变化情况,关心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烦恼,及时积极有效地进行正确引导。此外,教师还必须保持学校、与家长一致的德育教育心态,严格确立德育观念中的是非意识与德行标准,使学生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下,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想与德行。


三、逐步扩大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具体方式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代接轨,自主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并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条主义、说教式的教育观念,放开手脚,塑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师益友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让学生发自肺腑地对教师具有敬仰和敬重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以教师为榜样,严格管理自己,规范自身行为、言行和举止也会做到文明。
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具有一些美丽的诗句和高尚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这些高尚的思想与品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所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德育教育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实现德育教育渗透,让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辨别善恶美丑,塑造心中的道德榜样,慢慢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这样才能够达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精神。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余挑战性社会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中的余热。
四、坚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化发展,逐步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社会道德素质与文化水平相适应。现阶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负面因素,很多不良信息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偏差,比较严重的思想观念甚至会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实际发展,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思想教育,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观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优秀电视栏目,使学升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随时地向学生引入德育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思想高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小学道德教育教学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始终是教育者必须探索的课题,根据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德育渗透,能够逐渐增强学生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中不利思想的抵抗力,更加合理地完成塑造学生道德素养的教育工作,为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快乐成长,树立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104.
[2]李立沙.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助推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215.
[3]王芳.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20(12):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