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少先队活动有效整合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臧永强
[导读] 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了课程整改的概念
        臧永强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265129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了课程整改的概念,在整改的过程当中,也强调了各个学科之际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和少先队活动课是学校为了向学生传播思想与政治教育的途径,这两个学科的有效整合,能够让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提高思政课的效率,实现教学互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少先队活动;整合策略。
引言: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和少先队活动课是学校开展思想与道德教育的两个途径,虽然说他们两者的教学方式和目标都不太一致,但总的来说,这两种课程总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是为了培养当代小学生在九年义务开始阶段成为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理念的人。但是道德与法制课更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和感知,而少先队活动更偏重于行动和实践。因此对于这两节课融合他们,知行合一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优化,实现教学互补,提高效率。
一、道德与法治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程联系和区别
1.1道德与法治课和少先队课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部审定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学科目。在新课改的当下,道德与法制课在内容上,添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课程内容也是以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理念为标准,向当代小学生去简单地普及一些法律常识,能够让学生在这个基本法律知识等都比较淡薄的阶段可以掌握基本常识,明辨是非。而少先队课程也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科目之一,在这个课程当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实践能力。在少先队活动的教学目标中强调要将当代中小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这个课程中立德树人依旧是其课程的主要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强调的是道德观念对学生的灌输,而少先队课程主要偏重于理论在实践中培养,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组织一些教育活动,道德养成等方面的关注,虽然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都是不太相同的,但是这两者主要都是依据“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展开教学的,这是这两门课程最明显的共同点所在。
1.2道德与法治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的区别
(一)这两门课程的组织形式不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上课形式主要是知识的灌输,并且这门课程主要是在教室当中开展的。教学在这门课程中充当着“指挥者”的角色,在这个课程中会为学生解决他们在课程当中的困惑,履行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少先队活动课与在这个课程是大相径庭的,少先队活动一般都是以活动展开,一般都是以班级,小队等为活动单位开展活动,而老师在这个课程当中就不再充当“指挥者”的角色,而是充当着“辅导者”的身份,课程的主体成了学生,而老师这个辅助者成为了学生的好朋友和伙伴,在这个少先队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这两门课程的评价方式不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查形式和其他的课程考查形式基本一致,有期末考试这种考查形式,并且在期末发的素质报告单上也会填上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并且也会通过老师来反馈学生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情况。
        而少先队活动不会有考试这种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实践做得有多好,少先队活动主要是以活动的方式开展,学生,老师,家长多重参与。使得整个活动过程展很轻松,也更加多元化。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课和少先队活动课程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但是又存在着区别,各有各的优势,因此需要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也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少儿活动课整合策略
2.1 整合教师资源,相辅相成
        在上文中,我有提到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找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可以很好地找到他们之间的整合策略。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质上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对于学生的灌输,它其实也是属于一门需要实践当时的课程,它应当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且在道德实践课和少先队课程中要注意活动的组织人可以都放在班主任老师身上,因为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本来就是开展班级活动,管理学生。因而将班主任作为这两门课程的组织者就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管理。并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前做好教学,课后做好监督,最大限度地将课本知识和少先队活动之间相互结合,将知识渗透在实践之中。这样在进行教师资源的整合,就可以很好地提升教育的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2.2 整合资源,使得这两门课程相互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和少先队活动这两门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它们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展开教学的。那么就可利用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得这两门课程之间的融合,提炼这两门课程之间的互通之处,避免活动的重复,这样一则可以减轻重复活动带给老师和同学的负担,二则也可以提高这两门课程的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少先活动课的重要内容。那么就可以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将这两门课程融合成为“文化传承”这一个大主题。就可以使得教学活动不会再重复开展,并且理论和实践都进行了,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2.3整合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有老师都容易犯的一大通病就在于对知识的讲解只考虑到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因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知识的灌输,而少先活动课程主要是考虑到实践这个方面。因而如果可以积极地促使这两门课程的有效结合也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含义,能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得理论教育可以落到实处,使得教学能够取得更高的学习实效。
总结:总而言之,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少先活动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可以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实践之间有机整合。既让学生注重了理论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对知识进行了实践。最终可以达到知行合一。这两门学科的融合,可以使得少先活动课程落到实处,也可以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凸显出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教学互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的观念,最终完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董甜甜.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1-45.
[2]幸碧慧.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