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习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   作者:梁淑辉
[导读] 本文通过两个教材习题的变式过程,展示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两个角度来深入挖掘教材习题的变式功能

        梁淑辉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教材习题的变式过程,展示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两个角度来深入挖掘教材习题的变式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方法和题型两个方面的变式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过程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思考问题的方向,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2)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随着号召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对学生而言,该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呢?除了高效课堂,更要有直至要领的配套课后练习,如果能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跟着练习的步伐寻找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直线提升,而面对市场上练习资料的层出不穷,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本人觉得,再新的资料还不如教材的课后习题,教材是人们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它凝聚了权威专家们的心智,最高学者们的心血和经验,而教材中的习题也都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如果我们能着力于研究教材习题的内涵,发挥教材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示范性作用,并开发教材习题的创造性功能,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因此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立足于课后习题,选择典型的习题深度研究,展现教材习题的思想性,挖掘教材习题的德育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通过一题多解开发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题目进行探究,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这就是所谓的思维过程灵活性,既能把握数学问题的整体,抓住它的基本特征,又能抓住重要的细节和特殊因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凭广泛的联想,找出隐含关系,用不同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通过教材典型习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并获得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途径,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灵活性的重要途径。
如:人教版必修5习题1.2A组第15题:
    
    看似一道解三角形的问题,却可以根据以往所学的公式、公理和方法,引出三角函数的内容,向量的方法,还有几何手段等等。教材的习题毕竟是人类长期实践下的千锤百炼的精华和基础,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开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挖掘,实现从解决问题一种途径转向另一种,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了习题在方法上的变式功能,只要能让学生经历思考,体验运算,那么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二、通过一题多变开发学生思维迁移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形变质不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教材的典型习题,结合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题型,深入探究解题过程,摆脱思维的限定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猜想思想,尝试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给出一题多变,那么学生的思维迁移的灵活性也就得到了提升,这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如:人教版选修2-1习题2.4第6题:

    一道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习题,通过大胆的猜测和联想,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结合以往练习的经验,充分联想题型的相关性,尝试着把题目串一串,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个个变式,一种种惊喜,到最后形成一个总结性的结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既是经历了艰难的思维斗争,又是获得知识果实的开心过程,显然学生的思维迁移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由此可见,教材的习题也是完全可以发挥出题型上的变式功能。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学》   田万海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数学通讯》     华中师范大学
(3)《数学教育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