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9卷3期   作者:王小坡
[导读] 在煤矿采掘作业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
        王小坡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  寸草塔煤矿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在煤矿采掘作业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因而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则给矿山造成经济损失,重则甚至还会危害到矿工的生命安全。所以,如何科学有效地保证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降低顶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长久以来一直都是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安全事故防范意识、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生产设备等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加强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危险源辨识;检测技术
        引言
        煤矿采掘工作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迫切关注的问题,为有效的实行煤矿采掘工作,防止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要求煤矿采掘单位必须以安全生产、安全操作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工作面板的管理。促进安全操作、安全生产,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与高效率,从而推动煤矿事业的发展。
        1煤矿顶板事故的分类
通常冒顶事故的发生与顶板的类型是有关系的,常见的顶板事故有:一是压垮型冒顶事故,其具有很大破坏性,在实际采煤中较少发生,一般是与顶板老旧有关;二是漏垮型冒顶,其原因在于顶板出现松动,或者是伪顶的情况;三是推垮型冒顶,在采煤作业中常有发生且多是在采煤作业的早期;四是冲垮型冒顶,这与所形成的冲击压力超出顶板可承受范围有关,这会导致顶板支架的垮塌;五是局部岩块冒顶,在煤矿开采中也较为多发,但往往很难预测,也是顶板管理的盲区,需要提高警觉。
        2、长期保持对顶板安全事故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还无法准确判定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和地点。因此,作为煤矿井下一线的生产作业人员,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从自觉的思想认识出发,以自身的能动力量,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对矿工生命财产和矿山经济造成的损失。为了能够对矿山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实施有效的管理,一是要设置专门的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管理机构,由矿山主要领导担任管理机构负责人,管理机构下设安全检查小组,小组成员对发现的危情都可以“越级”直接上报给主管领导,从领导层面加强对安全事故的响应速度;二是要为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建章立制,制度的条款要细化、要量化、要岗位化、要责任人化,制度形成后要指派专职人员监督落实。对落实不到位、不彻底、不全面、不严格的,要停岗停职,责令反思,对情况严重造成危险的,要交由纪检部门严肃追责,防止制度成为纸上谈兵的花架子;三是要加强对生产作业人员的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①思想认识教育,旨在消除麻痹大意的想法和侥幸心理,做到生产中的警钟长鸣,常抓不懈。②采掘工作面顶板岩层变化知识教育,旨在提高生产作业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不放过任何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蛛丝马迹;四是要设置采掘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监控站点,配置专职人员和专用设备24h不间断值守,对监控结果,要按规定逐级呈报日检、周检、月检工作报告,如果监控到异常情况,要保证在第一时间呈报给主要负责人和矿山领导,以尽可能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未然。
        3、煤矿采掘工作面管理优化措施
        3.1前期加强对地质构造的调研和分析
        进行煤矿开采之前,首先要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进行调研和分析,重点调研煤层顶板的变化情况,其岩性、煤层结构等情况,并且将能够影响到顶板变化的地质因素、分布区域等要在采掘图上标注,并且随时补充、修改。


        3.2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法
        煤矿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煤层的贮存条件以及顶板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实际的岩层情况,坚持使用前探梁,应用松动圈理论,对支护方法改进,增强对围岩的应力检测。巷道放炮之后,首先进行临时支护,尽量降低空顶时间;合理选择工作面的支护方法,据其顶、底板的力学性质;特殊的区域范围可以采用锚喷的方式,或者可缩性的支设,联合的支护方法等多种方法提高顶板和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有加强顶板支护技术措施的落实,实时的应用新的采掘技术,合理安排开采方法,加强地质测量工作等方法来积极有效的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3.3加大掘进面和巷道顶板安全管理
        根据先进的技术来加大掘进面的管理,可采用光爆锚喷和“三小”技术,以及许多技术。在面对硬岩巷道,还有软岩巷道需使用先进的技术,从而加强其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其适用的技术类型应该结合巷道的稳定性与锚杆长度来选取,保障前探梁的安全且正常的适用,通常情况,把一些硬度相对高的岩石与石灰岩除外,当进行巷道开采中截图需运用前探梁技术。
        3.4提高技术人员能力
        操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后续操作成果和操作成效,也容易对整体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有效规避相关风险以及不足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从细节处完善施工,进而保障安全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从操作安全、操作质量两个方面来提高技术人员能力,可对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增强其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最终效果,规避常见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高最终操作成效。由此可见,这些操作是应对相关因素及有关问题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需要客观认识然后采取实际措施有效落实,规避常见风险和安全问题。
        3.5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要依据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各个岗位等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有现场跟班制度、矿井检查养护制度等,做到环环相扣预防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疏忽有“法”可依。
        3.6加强现场管理
        一般发生煤矿顶板事故时,都是在采掘工作面,因此,现场管理做得好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煤矿顶板事故。首先,安全管理层必须对矿井的煤层、结构、顶板等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定时巡查每个工作面时,能够及时的发现顶板管理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排除隐患;一线的采矿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素质,我国的很多中小煤矿的一线采掘人员都是未经培训的工人,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几率,在进行采掘工作时能够预防顶板事故;指定专人在安全地点观察顶板的情况,一旦有事故预兆,及时排除或者通知撤离人员。
        3.7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煤矿顶板事故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煤矿各员工的的安全意识,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员工学习正确的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并且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各项工作。并且定期对员工培训顶板事故的危害、预防等内容,将顶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扼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结语
顶板事故在煤矿安全事故中占比较大,并且存在许多类型,顶板事故的发生既有矿山压力、地质构造等客观原因,也有技术、管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有效预防顶板事故,应当重视顶板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要依据地质条件合理设置顶板安全防护措施,切实保障煤矿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庭瑞.加强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45(11):48~49.
[2]潘小虎.特殊地质条件煤矿开采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1):78~79.
[3]兰青.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1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