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奎香
天津天营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与挑战,而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流程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抗震设计的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设计流程的监管,都对工程质量保障有很大助力。随后阐述了四点抗震设计流程中的内容,包括勘察施工环境、分析抗震设防类型、地震反应力计算和设计抗震结构,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抗震设计
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们的安全出行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规划,对轨道交通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1.1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中得以构建的,所以轨道交通工程需要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给予重视,来为设计流程的有效落实提供可靠平台。如工程人员不仅要对方案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与信息进行核对查验,还要将所发现的问题记录到备案库中,这样在日后开展轨道交通系统强化或检修工作时,才能为技术人员提供信息参考。另外,工程人员还要对抗震设计方案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进行全方位分析,防止设计方案存在表象化或形式化问题,而给地下结构的抗震功能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地震具有较强的不可控特点,所以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还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尽可能的为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1.2注重设计流程的监管
加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的监管力度,有利于提高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效果,在工程时间成本与各项资源的节约上也有很大帮助,需要工程团队制定健全的监管计划。如在局部结构设计监管上,除了要对方案中各结构之间的连接与协调关系有所明确,还要对各结构所采用的抗震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若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了与实际施工不相符的内容,如抗震方式选择不当或抗震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则要将此类情况及时上报给管理层,并对漏洞问题进行定向型处理,以此来保证设计流程能达到标准要求。
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流程
2.1勘察施工环境
要想进一步提高抗震设计流程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精准性,工程团队就要在施工环境的勘察上提高重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工程团队要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对施工地的地质条件、空间布局以及土层构造等信息进行准确采集与分析,并将因地制宜理念与设计方案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后期设计流程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第二,工程团队要对施工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妥善处理,在保护基础结构的前提下清除施工场所内的硬石或杂质成分,以免给日后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第三,工程团队要对地下结构的抗震地段进行检测判断。如地段中是否存在断裂或滑坡等情况,并对异常地段进行强化处理,来降低风险隐患问题的出现几率。若抗震设计中包含危险地段,则要制定精细化的安全施工方案,来为施工现场打开双重防护。
2.2分析抗震设防类型
对抗震设防类型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能为抗震设计的目的与方向提供正向引导,另一方面则能提高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综合抗震性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抗震设防类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特殊抗震设防,主要体现在轨道交通车站或桥梁的设计方案中,是提升交通系统重要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力武器之一。二是标准抗震设防,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常规结构抗震设计的主体内容,经常被应用到很多轨道交通工程中。三是重点抗震设防,如在隧道结构和高架区结构的设计方案中都有所体现,对系统整体组织结构的巩固与强化有辅助作用。所以工程团队在抗震设计时,需要准确判断出施工方案中所涉及到的抗震设防类型与具体设防位置,以免出现设计方案与施工流程相脱节问题,给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2.3地震反应力计算
地震反应力计算工作也是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地震时地下结构变化情况的方式之一,有利于完善抗震设计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如专业团队可以借助弹性分析法来对目标结构的地震反应力进行维度上的计算,这样设计者便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了解地震时地基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后续抗震设计流程的规划重点提供参考依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地下结构的安全。由于地震反应力的计算信息具有多样性特点,在目标结构的剪切力、反应速度以及位移范围上都有涉及,所以工程团队还要对计算方法进行准确选择,并在计算结束后严格核对所得数据,以此来发挥各项数据的参考价值。若计算后所得到的数值与预期标准有较大差距,则要在第一时间对差距成因进行分析,避免给设计流程制定带来负面影响。
2.4设计抗震结构
在设计抗震结构之前,工程团队需要先对施工区域内地基的抗震性能进行检验,保证设计方案满足工程需求后再将其投入到具体施工环节中。由于轨道交通会受地下结构的功能特点影响而使抗震性能检验存在多种形式,如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检验就需要采用不同方式。所以工程人员要以客观、灵活的角度来及时调整检验模式,为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深度与广度的强化铺设稳固道路。除此之外,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工程团队还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建材与设备等进行严格检查,如建材的型号、材质和使用数量等,都要以设计标准为依据进行选择。而在施工设备上,工程团队则要根据地下结构的限制条件与稳定程度等来选择合适的设施,防止因设备匹配度不高而对局部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抗震效果。
结论:在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下,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了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不仅为结构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注入了可靠力量,还为设计流程的有效落实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阻碍因素,工程团队也能及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结合施工计划与结构设计原理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方案,从而为设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有宝,王鑫.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反应加速度法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39(6):1037-1045.
[2]祝雪楠,黄鹏飞.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