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因势利导——差异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 戴琴
[导读] 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合乎小学生成长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通过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差异化设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获,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戴琴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中心小学541304
        摘要:面向所有学生,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各自的发展是新课标数学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施差异化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敢于创新,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合乎小学生成长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通过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差异化设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获,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
        引言:新课程改革浪潮席卷全国,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越来越能认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智力水平不同,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实施差异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式,灵活设计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小学数学教育真正面向所有的学生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目标
        目前,课堂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足,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点,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很难制定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目标,更无法做到差异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复杂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是有趣的,简单的,教师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划分层次组别,分别制定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计划和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各自层次组别内的学习任务,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制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划分为两个层次,针对基础比较好,掌握知识比较快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课程大纲的要求基础上引导他们指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对两种图形进行区分,并且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理解知识点比较慢的学生主要让其加强对四边形的理解,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加强公式基本的练习,和对周长公式的基本运用的能力,逐渐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课堂练习方式
选择围绕知识点设计的经典题目进行讲解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常用的课堂练习方式之一,这些题目虽然符合教学计划和目标但通常是难度比较大的题目,对于有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不一定是适合他们的练习方式,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时要灵活选择,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目,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差异化问答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对已学习的知识学生是否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讲解例题时不宜直接使用过大的数字进行运算,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对加减运算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出比较复杂的题目,比如连加,或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实现加减法的灵活运用,对于运算法则掌握不牢的同学可以先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算开始,逐渐过渡到三位数的加减运算,意在帮助学生掌握、巩固运算法则,加强熟练程度,同时还可以设置课堂运算抢答环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比如给基础较好的组别可以出324+256=?278+146-219=?等问题,针对基础薄弱的组可以给出23+56=?100+35=?这样的题目,分层次分组抢答,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个学生对加减法运算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积极鼓励和帮助,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采用一种方式,或是对掌握程度好的同学格外重视,基础不好的同学缺乏耐心,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之后进行分类指导,对学习效率较高,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适当鼓励他们拓展探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把知识点拆分,将复杂的问题一点点的剖析成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和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引导学习程度好的同学主动帮助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从而形成班级内良好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出差异化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教师要注意看到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使用灵活准确的评价方式和语言,使学生得到正向的积极的鼓励,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菜市场白菜2元一颗,胡萝卜5元一颗,牛奶30元一箱,小红要买两箱牛奶和两根胡萝卜需要多少钱?买5颗白菜3根胡萝卜需要多少钱?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对能够快速算出结果的学生设置更复杂的问题,对于简单乘法掌握不够的学生可以将题目剖析后分步计算演示,同时还可以分层次开展小组讨论,比如针对两位数乘法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给出小红有50元,她要买三样,可以怎么买?对于基础薄弱的组则可以出小红买这三种东西各两个需要多少钱?通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运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指导学生掌握课程大纲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此外,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要运用多个评价尺度,建立差异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差异化教学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沈璐琦.尊重差异,因势利导——差异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0(16):40-41.
        [2]吴玲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J].名师在线,2017(20):18-19.
        [3]郭进红.差异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