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当前职业教育中模块化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邵森林
[导读] 2019年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启动并实施,并且政府报告提出的“高职扩招100万”,

        邵森林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2019年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启动并实施,并且政府报告提出的“高职扩招100万”,推动了职业教育中专业群建设及配套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本目标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而近年来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积极推进作用,面对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时代机遇,为培养创新型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紧抓机遇,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抓手,积极开展新时代职业教育活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双高计划;专业权群;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引言
        几年来,职业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职业教育“双高计划”,为国内职业教育树立新目标,同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类院校扩招100万人”的职业教育新思路。
        但是,传统国内职业教育仅作为高等本科教育的补充,并未形成自成系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逐年升高,导致国内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职业教育本应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对高等本科教育的补充,在教学中也采用了本科教育的模式。导致了大量职业教育学生理论学习不深入、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的局面。
        在职业教育中,应根据职业教育是和高等本科教育平行的不同类别的旨在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教育,按照正确的职业教育定位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及相关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和定位,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满足社会不同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1-4],并且根据每个环节进行模块化的教学设计,通过任务引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5、6],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辅教理论知识,以实践促理论,以理论深实践。
1模块化教学研究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课程拆分等操作,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具有一定关系的模块,将模块化后的课程按照课程授课计划进行授课。“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建设具有“基础相近、专业融通”的课程群,实现在专业群内部根据需要,对模块化的课程群,随需组合成课程进行授课。
        将传统课程进行模块化,可以将书本固定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授课效果进行选择和组合。在传统课程授课过程中,较多的课程资源在建设或者编写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结构体系,从而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授课者仅能以主观意识去进行补充或者删减。但是,模块化后的课程资源是若干个相互分离但又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知识点,并无其他固定的先后顺序,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者和听课者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和组合。保证充分科学的使用教学资源。
        将传统课程进行模块化,避免在课程及资源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做到节约课程资源的建设投入。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经常会出现前后有类似的知识点或者课程内容,导致传统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复性的课程建设工作,从而浪费课程建设投入。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将前后重复性的课程知识点作为课程内部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课程知识点建设,保证建设后的模块化课程内容和质量更加完善和丰富。
        除此之外,模块化的课程还可以做到动态调整,课程内部的某个知识点出现了新的规范、标准、工法等,都可以做到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在对模块化课程调整的过程中,只需针对单独的模块化课程进行修订或者调整,避免对其他资源反复进行调整,可以节约课程建设资源。保证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是保证职业教育与生产一线时刻相接的有利举措,经过模块化课程培养的学生也能够及时接触生产技术,减少与生产实际情况的脱离程度。
2模块化教育研究大数据分析
        模块化教育是按照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授课进度需要从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库中选取需要的课程开展教学。
        近些年,对模块化教学研究的科研成果主要以期刊、图书等形式发布,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模块化科研成果统计结果及图1、图2可知,模块化研究成果最早出现在1989年,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模块化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形式为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报纸,最主要的展现形式为期刊论文,并且随着时间发展,期刊论文的递增速度最快、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的为2005年到2019年,平均每年递增50篇。
        除了职业教育外,模块化教育也被引入到其他学科中,模块化研究成果在各个学科分布如下图3所示:
   
图3 模块化成果学科分布扇形图    图4 模块化成果各行业占比分布扇形图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可知模块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学科中,占比超过了57%,在各个学科中模块化研究成果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数学、建筑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金属工艺、电力工业。其中职业教育最多为571,占比为29.04%。
        模块化教学研究成果还在除了文化、科学、教育行业中存在较大占比,在其他行业中也存在模块化研究,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中各个行业占比扇形图可以明显看出模块化教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化、科学、教育行业,占比达到了60.93%,远超过排在其后的行业,占比排在其后的行业依次为工业技术、经济、医药卫生、艺术、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数理科学和化学、环境科学、军事、自然科学总论、交通运输等行业。
        在对近几年关于模块化教学研究成果数据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发现模块化教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教育行业,尤其以职业教育中模块化研究成果最多。说明模块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3专业群建设中模块化教学实现的途径
在职业教育“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建设与专业群相适应的课程群,并为了增加课程群中的课程在专业群内部的使用范围和效果节约课程建设资源投入,需要对课程群进行模块化。同时,为了实现模块化教学,达到在传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合理科学选择、组合模块化课程知识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模块化,以期开展模块化教学。
基于“双高计划”和“高职扩招100万”的政策,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将不再是传统的高中毕业生或者中职毕业生,将增加社会性的生源比例。面对现在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多种类型的生源,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不能普遍适应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对象,因此必须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设适应于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课程,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不同知识点的组合,从而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生源的职业教育。
在对传统课程模块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课程层面上的模块化,以课程内部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前后承接递进层次进行课程内部的模块化。在课程内部的模块化,主要任务是将课程按照知识点的关系和关联性划分成几个模块,各个模块知识可以独立存在,又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在课程内部模块化知识点整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专业群内部学生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在职业教育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对课程的模块化,可以极大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用范围和培养对象的多类型,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
二课程群层面上的模块化,以课程群内部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各个课程内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课程群的模块化。课程群的模块化,是在对课程群内的各个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整合。根据各个课程模块化后的知识点,整合、删减、增补,避免重复性的课程模块,在课程群中的某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模块,可能也会出现在课程群内的其他课程中,也就会出现这个在两门课程中都出现的相同课程模块,可以作为两门课程的公共模块进行建设,避免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复性的工作,造成职业教育资源浪费,节约教育资源,并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对课程群中的模块化课程进行充分的完善和优化。在授课中,具有共同知识模块的两门课根据需要进行课程模块组合,以满足某特点的教学任务授课需要。
通过课程、课程群两个层面的模块化设计,根据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组合模块化课程进行授课,将传统的课程根据专业群建设的原则和内部环境进行以及整合和深化,提升职业教育培养的质量。
4结论
        首先介绍了模块化教学在“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中的意义,其次在对近年来模块化教学研究成果统计分析数据的收集,分析了模块化教研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中的专业群建设原则,从课程层面和课程群层面简单阐述了模块化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马荔,张卫,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模块化教学建设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59-65.
[2]戴俊涛,王峰,等.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68-169.
[3]戴亦军,何伟,等.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5(09)
[4]张树永,朱亚先,等.本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实施建议[J].大学化学.2018(10)
[5]严玲,韩亦凡,等.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模块化研究—基于三级能力结构[J].建筑经济.2017(08)
[6]仲作伟,木莉莉,等.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

课题项目: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为例(Y2020026)

邵森林,男,汉族,籍贯:安徽阜阳,生于:1986-04-18,职称: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从事岩土、道路与铁道工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