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四年级科学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谢惠颖
[导读]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谢惠颖
        南宁市兴桂路小学  530000
        摘要: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整体能力和核心素养。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法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之一,在科学实验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升科学课程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选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前言:
        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规律知识的启蒙,是开启学生对万物原理认识的钥匙。科学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结合,在实验课程中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知识。在科学实验中展开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沉闷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分工合作,得到综合性锻炼。
        一、课前: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一)组员能力平均分配
        要想顺利展开小组合作探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正确合理地分组。传统的科学实验课中,教师对小组合作分组比较随意,根据座位安排或让学生自愿组队进行实验。这样的分组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是不利于学生之间的配合和共同进步。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地考察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评估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结合即将学习的内容,综合性考量后决定分组情况。
        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小组里需要选取组长,带领小组按照要求展开实验探究;需要有记录员,把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和观点及时记录整理;需要有材料员,领取、保管和整理材料;需要计时员,督促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需要汇报员,汇报分享本组的观点;需要操作员,进行实验操作。更需要每个学生彼此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彼此激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分组时,每个组里学生的各能力、性格、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应当互补,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彼此能够从对方身上有所学、有所得,在课程过程中共同进步。
        (二)根据反馈及时调整
        学生是独立的人,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想法,对事情的认知也存在着差异。进行实验的小组不是固定的,教师要根据小组近期学习状况和表现,及时调整。

例如,某小组中有成员因为发生了矛盾而无法达到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调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而某小组之间组员之间性格均比较内向,在实验后的交流讨论阶段不能展开积极、有效的讨论,教师则应当考虑重新分组,在组内安排性格活泼、能够活跃小组氛围的学生。
        二、课中:适时展开小组探究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授课节奏、授课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一节科学课,实验不能占据课堂的全部,教师要把握一堂课的时间分配、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在课堂中的合适的时间点、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结合中理解吸收科学知识。
        例如,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将这一课的科学实验设计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橡皮筋、直尺、小鼓进行探究。小组内先对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进行讨论并猜测,接着操作员通过拨动橡皮筋和直尺,敲击鼓面,其他成员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运动状态,记录员用图文的形式记录。组员们将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初步得出结论,由汇报员向全班分享、汇报。接着通过音叉再次验证发声与振动的关系。这样分工明确的实验探究可以有序进行,又能够保证人人参与。
        三、课后:布置小组探究任务
        虽然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但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同样,科学探究也不应当局限于课堂,只要合理设置探究内容,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布置小组探究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结合小组实验形式,教师可以在实验难度和深度上有所调整和创新,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到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安全地自主实验,让学生展开专题探讨,通过小组分工、查找资料、钻研课本、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原因有整体的把握,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小组实验探究更多物体,甚至是不同形态的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探究生水和竖笛等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学生通过对不同物体探究,从而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课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有极大帮助,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合理分组、精心准备小组探究的内容、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小组活动保持时刻思考、始终集中的积极学习状态;在课后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课外知识、拓展眼界,得到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苟贤云.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分析[J].魅力中国,2020,(8):144-145.
[2]刘庆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787-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