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静 2.程琳
( 1.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400030; 2.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400030)
本世纪以来,新课改浪潮风行全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对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基础教育界奋斗在第一线的所有教师也为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先后提出并尝试推行了一些具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模式,而本文将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探讨近来国内基础教育界备受推崇的教学新模式 ——“学案教学法”。
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授课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新课程学习的相关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课前充分预习,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渐探究深层次学科问题的一种常规教学活动。学案教学法大体包括“师生依据课标生成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学生分组合作、老师重点讲解点拨和学生检测练习反馈”这样五个大的步骤。在这几大步骤中,学案是教学操作的灵魂、学生是学习的绝对主体、老师则是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
一、以学定教
著名学者余文森在《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说:“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进入独立学习的阶段,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能力已经基本具备,教师只需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学即可,这也正是学案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教材中书写的基本史实。为此,我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一)课前自主预习
在《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课前给学生印发“预习导学单”,让学生根据学案课前充分预习教材中涉及“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提出自己有疑问甚至有质疑的概念,或者是想进一步扩展了解的知识。
“预习导学单”设计如下:
【知识结构】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png)
三、你有什么困惑的问题?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一改过去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开始主动获取知识,并提出教学内容中疑惑或想了解的知识,唤醒学生沉睡的学习潜能和兴趣。对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掌握的知识,课堂上就没有必要反复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中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将其分为若干小组以方便组织教学。在学生充分预习后,课中每位同学就自己有疑问或质疑包括不懂的概念、想了解的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交流,如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让别组同学共同解答,如还不能解决,教师再就此展开教学。如学生就提出“以工代赈是什么意思?”“我想了解罗斯福是怎样的一个人?”等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思考解答,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三)夯实巩固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中涉及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知识,在“导学案”中我还设计 “问题训练、合作提升”一环,在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情况后,再次合作夯实基础。具体设计如下:
【问题训练、合作提升】
1.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举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体系
3.找一找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说一说罗斯福政府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933年,美国工业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约少500万,产值减少了一半多。企业家力图使买卖有赚头,只好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资和裁减雇员。然而,工资和雇员裁减得愈多,群众购买力下降得愈厉害。
问题:
解决办法:
二、设疑启思
都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为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老师点评补充的基础上,我再通过“设疑启思”这一环节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史学基本素质的训练。例如本课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为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基础知识后,我在“导学案”中设计“合作探究,生疑解惑”一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学习,你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
在正确估计学生基本情况后,我设计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再展示“部分资本家”、“部分无产阶级人士”以及“罗斯福本人”对新政的评价。以下是我为学生提供的材料:
有部分资本家骂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说其新政是苛政,是向富人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其《社会保障法》 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有人把‘新政’叫做‘法西斯主义’,有人又叫做‘社会主义’,把本来很简单和很实际的事情搞得十分复杂和理论化,而我只相信实际的诠释和奉行实际政策”。
“我认为,我一直这样认为,而且我仍将认为私人企业是美国健全经济的主心骨。”
——《罗斯福演说选》
以上步骤是我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情况,我希望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历史态度,并根据“罗斯福本人”对新政的评价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我意料之外的一幕。一位平时不太积极、内向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罗斯福是共产党。”说完全班哄堂大笑。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点评,只是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请说明你的理由。”这位学生胆怯的说,罗斯福新政内容中“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障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制”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像剥削人的资本家,像共产党。听完解答后别的同学鸦雀无声,我再及时展示我本打算直接展示的资料,印证这位同学的观点是有他的道理的,同时再以罗斯福本人对新政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正确、全面的认识罗斯福新政。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展示材料印证学生观点,带领学生成功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史学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实践,笔者发现学案教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最新教育理念,空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敢于打破过去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敢于把足够的教学时间分配给学生以便让他们能够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动手来解决问题,不仅从形式上彻底打破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