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棋
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初级中学 213300
摘要:美术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对于美的感知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融合情感教育,将更加有利于学生与健康的情感来对待生活当中美的事物,以健康的方式来进行美的艺术性呈现。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探究如何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进行情感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美术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融合情感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在培养学生健康道德素养的同时,去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所以在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进一步融合情感教育,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挖掘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激发点与这些情感启发点作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从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这两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现实情况分析
从学校对待美术学科的态度来看,有很多初中学校都不太注重美术学科的教学,除非是一些致力于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学校,他们可能拥有更加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所以在美术学科的落实方面也做得更加优秀。可是还有一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对待美术课程的教学是个大足够重视的,这些学校由于面临着学生升学率之间的竞争压力,所以在进行教学工作安排的时候,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这一方面。从学校美术教师的专业程度方面来看,除去少部分的初中学校可能具备非常专业的美术教师,大部分的初中学校美术教师选拔门槛都是较低的。一些美术教师要么是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要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这种美术教师的不专业现象,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美术学科学习的专业性。从学生的美术能力方面来看,很多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仅仅是画画,我们并不知道美术其实还涉及到了艺术鉴赏等多方面的内容。人对美术最基本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很显然学生的美术能力也是极其薄弱的。从教室的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来看,很多美术教师也像学生那样,将美术教学等价于绘画教学,在美术课上只是让学生简单的临摹一些艺术形象即可,并没有过度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形象进行鉴赏。另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单一,仅仅是调动了学生的视角,让学生对一些艺术形象有一个具体的感知,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其他感官的调动是非常少的。教师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融合情感教育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们在后续的美术教学工作当中,还应当对这样的教学缺陷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当中融合情感教育
(一)注重合理发挥美术教材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开始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尤其是我们希望在美术教学当中去融合情感教育的时候,教师就不能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手法,不能让学生认为美术学习是自己的负担和任务,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性。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必须合理发挥美术教材的作用。
比如在苏教版的初中美术教材当中,有《外国肖像画赏析》这样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外国肖像画赏析的能力,让学生增强艺术感知能力的同时,适当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外国肖像画发展史。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一定不能强制学生去进行这些外国肖像的临摹,也不能强制学生去进行自己艺术体验感的分享。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外国肖像的发展历史,这种探究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视频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肖像画诞生的社会背景,学生才会对这些肖像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此之后,是在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艺术体验的分享,学生将会具有更多的依据,也才能够更加自信的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注重学生多方面感官的调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我们就必须要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去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来认识和感知外界。比如,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播放一些较为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音乐熏陶当中,受到情感的触动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内心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艺术形象变“活”,例如教师可以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肖像画当中的主体,变成一个“人”的形象,由学生对这一形象进行扮演,讲述自身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法,扮演学生需要去了解这一人物的背景,相关经历等等,对于人物的心情和情绪也能有所体会。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总之,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尝试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让学生以多种感官来体验美术这样的艺术形式,那么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才能获得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
(三)以游戏形式启发学生情感
学生在看到不同的艺术形象之后,内心所受到的情感触动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可以以游戏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比如说,我们让学生去观看梵高的《向日葵》这一幅美术作品,然后邀请不同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看到这份美术作品之后的内心感触,这种感触可以使学生直接的体验感,也可以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情绪,或者是学生看到这一幅画之后内心直观反映出来的一个词语。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官来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事实上也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呈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尊重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的发挥美术教材的作用。最后,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多媒体作为最基本的辅助带给学生更多具象化的体验感,这样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修瑾.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9).
[2]刘莉平.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5).
[3]孝本国.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论文来源:《学周刊》 2020年16期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1/view-15222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