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之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   作者:朱鑫
[导读] 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朱鑫
        重庆市奉节师范附属小学   404600
        摘要: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以兴趣培养为基础,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
        关键词:体育;兴趣;原因;方法
        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从本性上说,少年儿童大多数是好动的,是喜欢体育运动的。但是,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体育教学中也普遍看到不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具体表现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动作拖拉、借故请假,有的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一种恐惧感。因此我们要以兴趣培养为基础,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
        一、学生对体育兴趣减弱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一些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停留在玩的层面上,认为体育只是跑一跑、跳一跳、玩一玩,学与不学都差不多。这种思想显明没有对体育的知识性形成理性认识,因而对体育课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难以产生深厚的体育兴趣。其次,部分学生是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要求完成锻炼任务和最基本要求,就难以领略体育课学习中各种练习的乐趣,也体验不到体育竞技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自信心丧失,导致体育兴趣的降低。同时随着学历的增长,学业的繁重,体育在众多科目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提不起体育学习的兴趣。
        2.家长方面的原因
        很多的家长认为学好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体育成绩的好坏无所谓,这样的想法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在上体育课时缺乏激情和动力,对体育学习无毫无进取心、导致体育课的任务无法及时完成。另外,目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骄宠,学生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长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受到半点损伤。而体育运动的损伤总是难以避免,家长对学生的过度保护,给体育教学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为了减少碰伤的风险,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设置简单化,教学方法呆板无新意,以重复练习居多,运动负荷强度较小。如此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的刺激感,导致学生觉得体育运动毫无乐趣。
        3.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两方面。教学手段即体育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安排和授课方法。合理的教学课程安排和创新的教学方法都能让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上得到收获和满足,从而喜欢上体育运动。然而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简单,一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耐心不够等情况,使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畏惧心理,就无法感觉体育的乐趣并喜欢上体育。此外,其他任课教师因怕体育活动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并不支持,也在减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而一些学校重文轻武,或是因财政困难、经费不足,活动场地和配制的体育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室内场馆,多个班级同时上课,教学活动空间都有受到极大的制约,教师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无法自在的进行更好的锻炼。同时体育器材管理不善,器材残缺不全,一项运动要等很久才能借到器材使用,渐渐会让学生失去原有的兴趣。
        二、提高中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中小学体育教育在是一项很重要教学内容,它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兴趣选择。从思想上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从心理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由内而外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性。
        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书刊、画报、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达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在教学中引用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和体育健将的丰功伟绩,唤起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参加到其中,组织学生观看或参与各种体育赛事,让学生用心感受体育运动的扣人心弦和激情四射,开拓视野和知识面,促使学生把学习体育的兴趣与人生理想和价值等联系起来,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乐趣。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家长和其他任课老师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及对学生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思想传达给学生,支持关心学生的体育运动。
        2.教学过程中兴趣施教,寓教于乐
        中小学生属于好动阶段,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厌烦重复枯燥的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换练习方式手段,保持教学练习的兴奋度,延缓厌烦疲劳的呈现。首先在教授课程内容之前引入学生兴趣,开展趣味小游戏,如叫数报团、双人的跳拍、击背、跳青蛙等,用时不多,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对课程的期待,激发对体育的兴趣。随后做些简单活泼的热身运动,过渡到体育运动中。
        在正式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运动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身体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跃和发展,对掌握动作要领达到事半功事的效果,同时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上100米跑的课程时,问一问“起跑的姿势对速度有什么影响?等等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去尝试和探索,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再由教师讲解原理,让学生自己验证得到解答,在验证过程中掌握技术运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钻研精神。
        3.教学过程中引入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
        恰当地运用表扬鼓励法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之一,也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手段。表扬一个学生,提供了成败的标准与后果,从而激励到整个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还较弱,简短的夸奖和激励能满足学生的认可需要,从而增强成就感和上进心,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体育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捕捉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闪光点和进步时机的能力,才能恰当地、及时地表扬和激励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扬鼓励法是奖惩措施应用中的“奖”,有奖就有罚,但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项目或游戏的进行可以配上奖惩措施。若在运动或游戏中学生犯规或落后,可采取娱乐性惩罚,这不仅能缓解气氛,还能让学习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进而改进和加强锻炼学习。奖罚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根据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中的体育课可利用时间很有限,除了教授讲解基本体育运动要领,学生实际运动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一项体育运动的熟练掌握或达到更高水平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锻炼,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尤为重要。因为课外体育活动更加的自由和开放,学生更易以接受,更能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首先要合理安排好体育课外活动的场地和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合理分配,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学校还可在双休日实行场地开放,学校组织或学生和家长自由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其次在课外活动的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如有氧健身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等各种小型体育活动。还可以举行一些小型体育比赛,如班级的篮球对抗赛、羽毛球乒乓球单打赛等。
        参考文献:
        [1]杨民光;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李梁,鲍志宏,季浏;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4年03期
        [3]陈建成;;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2年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