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琪
山东省烟台实验小学 山东 烟台 264006
摘要:艺术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健全学生人格也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中通过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在音乐课中的渗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重组,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依旧大放光彩。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 教学渗透 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音乐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追求。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出自《图说中国音乐》前言)。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与民风民俗相结合,传承民族经典。
中国的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其中民间音乐与小学生最为贴近。民间音乐一般是由老百姓集体创作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表达了他们的情感与愿望。如《小老鼠上灯台》《摇到外婆桥》等民间儿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但是还有很多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对教材进行梳理整理,挖掘作品中的艺术灵魂,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1、将方言与民歌演唱紧密结合起来,让民歌演唱韵味十足。在鲁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歌的比例占了三分之一,教师在教授歌曲时需要深入了解歌曲的流传地区、受众群体以及魅力所在,以声带情用自己的演唱打动学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四川方言的民歌在二年级下册中出现了《螃蟹歌》,三年级上册中又跟进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可以将相关的吐字发音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方言对歌曲的影响。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打花巴掌》,是一首北京儿歌,在演唱时要注意“子儿”“花儿”的儿化音,这些发音的纠正让学生在演唱时有较强的代入感,加上情境的设定,让学生们很快的找到北京儿歌的“味儿”。
2、重组音乐教材,激发学习戏曲兴趣。例如在北京方言民歌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京歌”的学习、京剧的学习形成一个体系,即北京方言→京歌→京剧。京歌的学唱:《唱脸谱》《男儿当自强》《故乡是北京》将京腔京韵带给学生,为京剧的学习做好铺垫;京剧的学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引入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悟空》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为现代流行音乐带来新的活力。
3、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感受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数不清的民族民间音乐,他们都是我们现代音乐的根,让小学生多加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途径。例如教材中的新疆音乐,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会出现的典型的民族音乐。
《娃哈哈》《新疆是个好地方》《小巴郎,童年的太阳》《阿拉木汗》《塔里木河》《新疆舞曲》《美丽的夏牧场》《举杯祝福》等等,歌曲由易到难,让学生从节奏特点、旋律调式、乐器搭配中领略新疆音乐的魅力,同时还可以辅助舞蹈、表演、服装等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演唱、欣赏新疆音乐,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广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与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融合,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为了能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承下去,让学生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需要教育者从本土文化出发,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中国音乐价值以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方式体现。”
1、用“顽固伴奏”为歌曲增添动感。在教授儿歌《打花巴掌》时,用固定节奏“X XX XX X”加上学生相互之间的拍手配合,赋予歌曲游戏的特质,增添歌曲的动感,让学生边唱边做传统的拍手游戏,在游戏中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2、用“音律伴奏”为歌曲增添乐趣。儿歌《乃呦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全曲只有sol mi do三个音高,节奏简单、旋律清新明快又富于变化,因此非常适合用铝板琴为歌曲进行伴奏,让学生在sol和do上有规律的敲击丰富了歌曲的演唱,同时又能清楚明了的让学生了解到土家族民歌的音高特点,同时辅助以摆手舞的课堂活动,更能让学生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美感。
3、用“二声部演唱”为歌曲增加层次感。我国的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多是以独唱或齐唱的形式进行表现,教师在备课中大胆创新,用简单的固定音高为歌曲编配二声部,增加歌曲的层次感。例如在《采山》这首歌曲中,我编配了“2 2|55 5”的固定旋律,让学生通过较容易掌握的演唱感受多层次的声部,体会到西洋和声也可以为民歌服务,为传承和发扬中国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传承是根基,创新是灵魂,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也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旧的传统吸入新的成分才能成为真正的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依旧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李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丽芳,曹小会《图说中国音乐》[M].华文出版社.2009.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何璐.《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案例探析》.[J]162-169.《中国音乐》.2014年03期
【5】成胜.《‘唱念做打’传承文化,还看今朝——论传统戏曲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实践研究》.[J].38.《新课程》.2018年10 期